便秘
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,排便時間延長,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的一種消化系統常見症狀,一般分為功能性(單純性)便秘(大多為直腸性便秘)和器質性便秘(大多為結腸性便秘)。中國傳統醫學則將慢性便秘分為熱性便秘、氣虛便秘、血虛便秘和陽虛便秘等類型。
宜忌原則
對於器質性便秘者,宜早期診斷明確,然後針對原有疾病進行治療。對於功能性習慣性便秘之人,宜多食常食含粗纖維豐富的蔬菜和水果,以及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,以刺激腸壁,使腸道蠕動加快增強,有利於排便暢通;宜多吃常吃油潤滋陰食品和飲料,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。忌食辛辣溫燥的刺激性食物,忌食爆炒煎炸,傷陰助火,以及收斂酸澀之品。
宜食物品
慢性習慣性便秘者宜食物品有。 番薯 - 多吃番薯,可治便秘,使大便暢通易解,民間多有此經驗。 《本草求原》亦有記載,認為紅薯:“涼血活血,寬腸胃,通便秘,去宿瘀臟毒。”慢性便秘者食之尤宜。也可用鮮紅薯葉 250 克,加油、鹽炒菜吃,一次吃完,早晚空腹各吃一次,適宜大便燥結之人。 芝麻 - 能潤腸通便,適宜腸燥便秘之人服食。 《上海中醫雜誌》1963 年9月介紹:趙某某,女,65 歲,陰虛液燥,患有習慣性便秘已5年,每4~5天大便1 次,伴有頭暈肢麻,口苦咽乾等症。選用古時《醫鏡》中桑麻丸方,以黑芝麻(炒)同冬桑葉等份為末,蜂蜜調和為丸,日服12~15 克,1月而愈。【P437】 香蕉 - 能清熱、潤腸、解毒,適宜熱性便秘和習慣性腸燥便秘之人服食。以香蕉生食,每日2~3次,每次2支。 桑椹 - 能滋液潤腸,適宜體虛之人腸燥便秘,也適宜慢性血虛便秘者服食。可用新鮮黑桑椹擠汁,每次服 15毫升,每日2次。或用鮮桑椹2千克,絞汁,白砂糖500 克,將白砂糖放入鋁鍋內,加水少許,小火煎熬待糖溶化後加入桑椹汁,一同熬成桑椹膏。每日2次 每次 15克 開水化服,連服1週。 甘蔗 - 功在清熱、生津、潤腸,適宜熱性便秘者服食。可用青皮甘蔗汁、蜂蜜各1酒盅,混勻,每日早晚空腹服下。 松子仁 - 適宜慢性腸燥便秘者食用,有養液、 潤肺、 滑腸之功。可用松子仁 30 克,每日早晚同粳米煮稀飯吃。或用海松子仁 250~500 克,炒熟後搗爛,同白糖 500 克,再加適量清水,一同用文火熬成膏,冷卻後裝瓶內,每日早晚空腹食用,開水沖飲。 柏子仁 - 含有豐富的脂肪油,能潤腸通便,適宜腸燥便秘之人服食。古時《世醫得效方》中有潤滑腸道而通便秘的五仁丸,就是以柏子仁配合松子仁、 桃仁、杏仁、郁李仁為丸。也可用柏子仁、火麻仁各10克,微炒研細,以絹包水煎 20分鐘,過濾,加白糖適量,一次頓服,每日1次,便通為度。 胡桃 - 適宜大便燥結之人服食,古有記載。 《醫林纂要》中就說:“胡桃仁,潤大腸,通熱便。”民間常用胡桃仁【P438】黑芝麻各 500 克,炒後共搗爛研碎,早晚空腹用少許蜂蜜調服,既可補養身體,又治習慣性便秘。也可單用胡桃肉 30~50克,同粳米煮粥,早晚食用。 蘿蔔 - 可用新鮮白蘿蔔250 克,洗淨後絞取蘿蔔汁,然後對入少量蜂蜜,空腹時1次服下,每日1次。 《日用本草》云:“蘿蔔寬胸膈、利大小便。”此法尤其適宜氣秘之人,氣秘者欲便不得,甚則腹中脹痛,胸脅痞滿。 莧菜 - 莧菜能清熱利竅,民間多用莧菜炒食,治大便秘結乾燥者。 《滇南本草》云:“莧菜,治大小便不通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亦載:六莧,並利大小腸。習慣性便秘之人,也宜用莧菜煮粥服食。 菠菜 - 慢性便秘者宜常食之,有養血潤燥通便作用。 《本經逢原》載:“凡蔬菜皆能疏利腸胃,而菠菜冷滑尤甚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亦說:“菠菜,開胸膈,通腸胃,潤燥活血,大便澀滯及患痔人宜食之。” 馬鈴薯 - 適宜習慣性便秘之人食用。早在《中級醫刊》1954 年第1期中就有介紹:將馬鈴薯洗淨後切為薄片,放入絞肉機內絞成糊狀,用消毒紗布絞汁,每早空腹及午後前各服半玻璃杯。據楊天楹氏報導,用此法曾治療 84名長期便秘患者,結果全部痊癒,大部在服用 2~4 天內有效,個別便秘者服用 20天才有效。 芋頭 - 便秘之人宜食之,它含豐富的澱粉,同時也含維生素 B1、維生素 B2、維生素C 等,是一種鹼性食物,民間多有食用芋頭以防治便秘的經驗。【P439】 慈姑 - 含維生素 B1、 維生素B2較多,能增強胃腸的蠕動,是預防和治療便秘的理想食品。 蜂蜜 - 能潤燥清腸,適宜腸燥便秘者食用。 《實用經效單方》中曾介紹:“—男子,61 歲,左半身不遂,大便秘結,臥床已半年。以蜂蜜 180克,黑芝麻30克研爛,調和,蒸熟,1日2次當點心吃。半月後,大便恢復正常,3個月後能起床,半年後,恢復如常。 當歸 - 既能補血調經,為婦科常用藥,又能潤燥滑腸,適宜大便秘結之人。可用當歸 15克,生首烏15克,煎水服用,可養血潤腸,尤其對血虛腸燥便秘者,最為適宜。 肉蓯蓉 - 有補腎、益精、潤燥、滑腸的作用,尤其適宜血枯便秘和陽虛便秘之人服食。 《醫學廣筆記》中介紹:“治高年血液枯槁,大便燥結,大肉蓯蓉三兩,白酒浸,洗去鱗甲切片,白湯三碗,煎一碗,頓服。 決明子 - 能清肝、明目、通便,適宜習慣性便秘者服用。可先將決明子 500克,炒黃,每日取 10~15 克,沸水沖泡當茶飲。 南瓜 - 性溫,味甘,中醫認為有補中益氣的作用。現代研究南瓜不僅是一種低糖低熱量食品,而且所含豐富的纖維素有良好的通便作用。凡便秘之人 尤其是中老年體弱便秘者,食之最宜【P440】 牛奶 - 性平,味甘,能補虛潤腸,故凡體質虛弱,或病後產後,或年老之人便秘者,皆宜食之。 《滇南本草》曾說它“利大腸”,《本草綱目》也認為牛奶“潤大腸,老人煮粥甚宜”。 蘋果 - 據現代研究,蘋果中含有多量的纖維素和果膠。經分析,每100 克蘋果可含粗纖維 15.3~20.6 克,含果膠 15~18 克,這兩種物質都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。纖維素難以消化,在腸道中增加容量,刺激腸壁蠕動而通便。所以,有習慣性便秘者,常食頗宜。 甜杏仁 - 性平,味甘,能潤腸通便。 《現代實用中藥》說得好“甜杏仁有滋補性,內服具輕瀉作用,並有滋補之效。”因此,對於年老體弱之人慢性便秘者,食之最宜。 食鹽 - 性寒,味鹹,有清火涼血作用。對大便乾燥及習慣性便秘之人,每天早晨空腹喝淡鹽水一茶杯最為適宜,有清腸通便的效果。 梨 - 性涼,味甘微酸,能清熱、生津、潤燥。熱勝津傷的燥熱便秘者,食之頗宜。 《開寶本草》就說它能“利大小便”。 《中藥大辭典》也認為梨能“治便秘”。 無花果 - 性平,味甘,有健胃清腸的作用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還說它能“清熱、潤腸”。慢性習慣性便秘者宜常食之。【P441】 榧子 - 性平,味甘,有消積潤燥作用。 《本草衍義》中還說:食之“過多則滑腸”。因此,大便秘結者,多食有潤腸通便的效果。 蕹菜 - 性寒,味甘。 《陸川本草》記載:“治腸胃熱,大便結。”《中藥大辭典》說它“治便秘”因其纖維素可增強腸蠕動,慢性便秘者宜常食之。 落葵 - 俗稱木耳菜、滑腹菜。性寒,味甘酸,大便秘結者食之尤宜。 《本草綱目》云:落葵“利大小腸”。 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也說它“瀉熱滑腸”。 《泉州本草》亦云:“治大便秘結”。因其性大涼,對熱性便秘者食之頗宜。 首烏 - 有何首烏與白首烏之分,兩者均適宜便秘者服食。生何首烏有通便作用。 《本草匯言》認為“生者氣寒”。 《江西草藥》說它“通便,解瘡毒”。白首烏能補虛潤腸,《山東中藥》記載:“為滋養、強壯、補血藥。”鮮的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,適用於老人便秘。 鎖陽 - 性溫,味甘,有溫腎、潤腸、通便作用。《本草衍義補遺》中記載:“補陰氣,治虛而大便燥結者。 ”《本草切要》中曾介紹:“治陽弱精虛,陰衰血竭,大腸燥涸,便秘不運:鎖陽三斤,清水五斗,煎濃汁二次,總和,以沙鍋內熬膏,練蜜八兩收成,入瓷瓶內收貯,每早、午、晚各食前服十餘匙,熱酒化服。 ”凡陽虛便秘及血虛便秘者,食之最宜。 此外,便秘之人還宜服食燕麥、甘藷、楊梅、茼蒿、青菜、青蘆筍、甜菜、海帶、羊栖菜、香菇等。
忌食物品
便秘之人忌食下列食品。 蓮子 - 性平,味甘澀,雖有補脾、 養心、 益腎之功,但又有澀腸之弊,故大便燥結者忌食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早有告誡。 ⋯⋯氣鬱痞脹,溺赤便秘,食不運化,皆忌之。【P442】 栗子 - 性溫,味甘,但生栗子難以消化,熟栗子食後易滯氣。正如《本草衍義》所說:“生者難化,熟即滯氣隔食。”故大便乾燥者不宜食,清代食醫王孟英早就指出:痞滿,疳積,便秘者並忌之。 芡實 - 性平,味甘澀,有補脾腎和固澀作用,慢性習慣性便秘之人不宜多食久食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也指出:………,便秘,食不運化皆忌之。 高粱 - 性溫,味甘澀,《本草綱目》中說它“溫中,澀腸胃。”故慢性脾虛腹瀉之人宜食之,但大便燥結者則應忌食,因其性溫而澀,多食久食,更使大便乾燥難解。 豇豆 - 性平,味甘,《本草從新》認為豇豆“甘澀”。《得配本草》明確告誡:“氣滯便結者禁用。 ”凡老人慢性便秘腹脹者應忌食。 此外,便秘之人還應忌食 辣椒、 茴香、 花椒、白荳蔻、 草荳蔻、肉桂、炒蠶豆、炒花生、炒黃豆 、爆玉米花、炒米花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