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疸
正常人血清膽紅素的濃度為 0.5~1毫克/100克(其中直接膽紅素不超過 0.2毫克/100克,間接膽紅素不超過0.8 毫克/100克),當超過 2毫克/100 克時,即可使人的皮膚、黏膜、鞏膜黃染而呈現明顯黃疸;若在 1~2毫克/100 克則發生隱性黃疸。近代醫學認為黃疸的形成可分為溶血性黃疸 、肝細胞性黃疸、阻塞性黃疸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。過量食用含胡蘿蔔素的食物,如胡蘿蔔、南瓜、柑橘、木瓜等,或服用大劑量阿的平後也可導致假性黃疸。中國傳統醫學則將黃疸分為陽黃與陰黃兩大類型,前者多為濕熱型,後者常為寒濕型。日常生活中,尤以陽黃者居多,而陰黃者少。
宜忌原則
由於黃疸均與脾虛濕困有關,導致濕邪內蘊,故宜食用清淡滲利,蔬菜瓜果之物,忌吃油膩、黏糯,海腥等助濕戀邪之品,切忌飲用白酒及甜酒。 濕熱偏重的陽黃之人,宜吃清熱 、利濕、解毒的食物,忌吃辛辣、溫熱、香燥之類的食物補品;極為少見的寒濕偏重的陰黃之人,宜吃溫陽化濕之品而忌吃生冷滋膩清涼之物。
宜食物品
黃疸患者宜食物品有。 玉米須 - 無論是溶血性黃疸,或是膽囊炎、 膽結石引起的阻塞性黃疸,或是肝炎引起的黃疸,均頗適宜。每日用乾玉米須 60~100 克,煎水代茶飲。河北《中醫驗方匯選》中介紹:“曾治兩例阻塞性黃疸患者,症見小便黃,大便灰白,眼球及周身均現黃色,體溫高,經用西藥無效,後單用玉米須數日而愈。”【P451】另據 1961 年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經驗交流會議上介紹:“有二人誤食野生植物‘招鳥棒’中毒引起的急性溶血性黃疸,即以玉米須 1~2兩煎服,分別於4~6 小時後,尿量增加,黃疸減退而消失。 金花菜 - 俗稱母雞頭,原名苜蓿。每次用其根 25~50克,煎水喝,1日2~3次,有清濕熱,退黃疸功能,適宜陽黃者食用。 《唐本草》云:“主熱病煩滿,目黃赤,小便黃。”蘇州醫學院編印的《中草藥手冊》中記載:“清熱利尿退黃。” 西瓜 - 陽黃之人小便發黃 宜多吃西瓜 或每日2~3次,每次飲西瓜汁1碗。西瓜能清熱解毒利小便。 冬瓜 - 能利尿、清熱、解毒,適宜陽黃之人服食。可用鮮冬瓜,不限量,隨意煨湯喝。 茭白 - 適宜濕熱黃疸者服食 ,能解熱毒、利二便。 《本草拾遺》中早有記載:“茭白,去煩熱,除目黃,利大小便。”可用鮮茭白 30~60克,水煎服。【P452】 梨子 - 能清熱、解毒、消痰。它含有維生素 C1、 B1、B2、菸酸和糖,據馬文飛《食物療法》中介紹:“治黃疸病:雪梨,洗淨切片,浸入食醋中,每次吃梨2個,1日3次。” 荸薺 - 甘寒清熱,濕熱黃疸者宜食。民間傳統經驗是用荸薺200 克,打碎後,煎水代茶頻飲。 獼猴桃 - 性寒解熱,適宜陽黃者服食。崔禹錫《食經》云:“和中安肝,主黃疸。” 山楂 - 據《福建中醫藥》雜誌1966年2期介紹,用北山楂治療黃疸 17例,均收到良好的退黃效果。具體方法是:全部採用單味北山楂肉,開始1~2日內,日用量為 60克,第3天起減少,以開水浸泡當茶飲服。 茄子 - 性涼清熱,適宜濕熱黃疸者服食。 《廣東中醫》1960年12 期報導了李冀農氏的經驗介紹:有人病黃疸,醫治無效,奄奄一息,後無意中買紫茄數斤,和米同煮作餐,連食數日痊癒。有鄰人患此,如法服食數日,亦得痊癒。 番薯 -《金薯傳習錄》云:治濕熱黃疸,番薯煮食,其黃自退。【P453】 香醋 - 能解毒 、散血。 《本草綱目》亦載:“散瘀血。治黃疸,黃汗。 ”《新醫藥雜誌》1975 年第1期中也有介紹:湖北宜昌縣醫院試治 51 例肝炎性黃疸,,均獲痊癒,症狀平均4天內消失。具體方法是,每日3次,每次 10 毫升食用米醋,並口服複合維生素 B2,不用其他保肝藥物。 綠茶 - 據《二軍大學術資料彙編》1962年第14 集中介紹:內服綠茶丸每日3-4次,每次3克,連用2-3週。經 30 例黃疸病人(陽黃型)觀察,黃疸均在 15 天以內消退。 靈芝 - 有解毒保肝作用。據1973 年總後衛生部的一份《醫學技術資料》中介紹:單用靈芝煎服,每日2次,每次 50毫升,試治 21 例肝炎性黃疸,結果18 例痊癒,1例好轉,僅2例無效,黃疸平均 10 天全部退至正常。 花椒 - 性溫,味辛 ,能溫中、 散寒、 除濕 ,由寒混引起的陰黃者,食之頗宜。 《別錄》中早就說花椒能“除六腑寒冷,療黃疸”。 《本草經疏》也記載:花椒“辛溫能暖腸胃,散結滯,水腫黃疸,諸證悉愈。”所以,寒濕型黃疸者宜食之。 水芹菜 - 有清熱利水作用,《千金•食治》中說它“治五種黃病,生搗絞汁冷服”。濕熱偏重的陽黃之人,食之頗宜。 綠豆 - 性涼,味甘,有清熱 、解毒、利水作用。並有保護肝臟的功效,尤其是對濕熱型黃疸(即陽黃)之人,食之最宜,可單用綠豆煎水當飲料食用。 蕪菁 - 俗稱大頭菜、雞毛菜。有開胃下氣,利濕解毒的作用,黃疸之人宜食之。 《醫林纂要》認為:蕪菁“【P454】利水清熱,下氣寬中,功用略同蘿蔔。 ”《食療本草》中還說它“下氣,治黃疸,利小便。 ”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中曾介紹:“黃疸,便秘,小便色赤,皮色如金:生大頭菜子研末,以開水調服,每服6~10克,大便瀉下則愈。” 蒓菜 -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認為其“性涼味甘”《中藥大辭典》說它“治黃疸”。 《日華子本草》也說“治熱疸”。因此,濕熱型黃疸者食之頗宜。 蕺菜 - 又名魚腥草。性寒,味辛,有清熱解毒,利尿消腫作用,陽黃之人宜食之。 《食物中約與便方》曾介紹:“黃疸發熱(包括膽囊炎等):魚腥草 150~300 克,水煎溫服,據稱療效頗佳。” 白茅根 - 俗稱茅草根。性寒,味甘,能涼血、清熱、利尿,對陽黃之人食之尤宜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就曾說它“止黃疸”,《本草正義》也認為,白茅根“通利小水,導瘀熱之黃疸”。近代還有報導:單用白茅根水煎服,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28例,結果黃疸指數平均 20 天全部正常。 蘆根 - 性寒,味甘,有清熱、生津、止嘔的作用。據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介紹:蘆根能溶解膽凝石 適用於膽結石、黃疸及尿酸性疾患及痛風等。所以 由膽石症引起的阻塞性黃疸者,食之頗宜。 此外,黃疸之人還宜服食薏苡仁、赤小豆、白扁豆、草莓、馬齒菜、金針菜、馬蘭頭、菊花腦、大麥芽以及新鮮綠葉蔬菜和各種新鮮水果。
忌食物品
溫熱型黃疸之人應忌吃下列食物。 胡椒 - 凡濕熱型黃疸之人忌食之。 《本草綱目》云:“胡椒,大辛熱,純陽之物。辛走氣,熱助火,此物氣味俱厚【P455】。 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也認為:“多食動火燥液,耗氣傷陰”。對陽黃之人來說,多食則易增劇病情,助長濕熱之邪,黃疸不易退去。 龍眼肉 - 甘溫果品。 《本草匯言》說它“甘溫而潤,恐有滯氣”。濕熱性黃疸應多食清淡利濕之物,龍眼肉滋膩助熱,不利濕熱之邪的排泄,故陽黃與陰黃之人皆不宜食。【P456】 人參 - 性溫,味甘,為溫熱性補氣強壯食品,有助熱上火動血之弊。黃疸之人多以濕熱之邪為患,尤其是急性黃疸之人,多屬中醫熱證、實證,宜吃清淡利濕之物,忌吃溫熱補益之品,尤其是人參,甘溫助火,陽黃之人更應忌食。 雞蛋 - 性平,味甘,為高膽固醇食物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認為:“多食動風阻氣,…疸、痞滿,皆不可服。”因此濕熱型黃疸及寒濕型黃疸皆不宜食。 南瓜 - 為甘溫益氣之物,多食有阻遏氣機之弊。 《本草綱目》認為“多食發黃疸”。清•王孟英也認為“疸痢脹滿皆忌之”。故陽黃之人濕熱壅滯者,應忌之。 此外,陽黃者忌食辣叔、榨菜、肉桂、丁香、茴香、生薑等辛辣之品,忌食糯米、大棗、荔枝等黏糯滋膩之物;忌食馬鈴薯、豆瓣等易致脹氣的食物;也忌食動物油、以及黃芪、黃精等補益之品。 陰黃之人還應忌食柿子、香蕉、蒓菜、生地瓜、生菜瓜、苦瓜等生冷性涼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