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嗽

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最為常見的症狀,通常可分為急性咳嗽與慢性咳嗽。急性咳嗽多為病毒性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急性支氣管炎、急性肺炎等急性肺系疾患的主要表現。 傳統醫學一般分為外感風寒型咳嗽 、外感風熱型咳嗽,以及肺燥型咳嗽。慢性咳嗽多為久咳失治,或治而不當,或飲食宜忌不分,致使咳嗽遷延不愈,轉為慢性。慢性咳嗽多見於慢性氣管炎、支氣管擴張 、肺結核、支氣管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,故慢性咳嗽的飲食宜忌可詳見有關章節。

宜忌原則


咳嗽患者的飲食宜忌至關重要。宜忌得當,可以不藥而愈;宜忌失當,反致久咳不止。中醫將咳嗽分型論治,是完全符合科學辨證法的。所以,凡是咳嗽之人的飲食宜忌,應當分別選擇。風寒型咳嗽:初起咳嗽痰稀或咳痰白黏,或兼有鼻塞流涕,或兼頭痛,舌苔薄白。其飲食宜吃辛溫散寒或化痰止咳的食品,忌吃生冷黏糯滋膩之物。風熱型咳嗽:也可稱為肺熱型咳嗽,咳痰黃稠,咳而不爽,或兼有口渴咽痛,或發熱聲啞,舌苔薄黃。此類咳嗽患者宜吃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,忌吃辛熱黏滋補益之品。肺燥型咳嗽:乾咳無痰,或痰少不易咳出,或鼻燥咽乾,舌苔薄而少津。燥咳者宜吃具有潤肺生津止咳作用的物品,忌吃香燥煎炸溫熱辛辣的食物。【P304】

宜食物品


風寒型咳嗽者宜吃的食物有。 生薑 - 性溫,味辛,能發散風寒之邪,宣肺化痰止咳。民間習慣用鮮生薑9克,切片,同紅糖少許,開水沖泡後代茶飲,連飲2-3天。也可用生薑10克,蘿蔔250克,切片煎水趁熱頻飲。 紫蘇 - 在民間,紫蘇通常作為生魚的配菜或烹調時的香料來食用,它除有解腥作用外,還具有宣肺散寒止咳的效果。可選用粳水50克煮粥,煮熟後加入新鮮蘇葉3~5片,或加入用紫蘇6~10克煎成的水,再稍煮後加些紅糖即可食用。 芫荽 - 能化痰宣肺,風寒咳嗽者宜食之。 豆豉 - 適宜風寒感冒咳嗽者食用,它有宣肺解表作用。可用古代《補缺肘後方》的食法:將豆豉30克,乾生薑30克,一同放入搪瓷鍋內,加清水適量,煮沸後用文火煎熬,煎到1小時後,去渣,再用文火熬至濃稠,然後加飴糖約120克,繼續煎熬,直到用筷子挑起糖絲時停火,倒入塗有植物油的搪瓷盆內,攤平稍涼後切成小塊,當糖果吃,每日3次,每次3小塊。 白蘿蔔 - 能化痰行氣止咳。可用白蘿蔔1個,切片,梨子1個,切塊,白胡椒7粒,白蜜50克,一同放入碗內,隔水蒸熟,也適宜風寒型咳嗽者食用。【P305】 杏子 - 杏能止咳,咳嗽者宜食。也可用杏仁6~9克,同生薑3片,白蘿蔔100克煎水喝,適宜傷風咳嗽之人。 金橘 - 性溫,味辛甘,能理氣化痰,適宜風寒咳嗽之人服食。或煎湯,或泡茶,或吃些金橘餅。 佛手柑 - 能理氣、化痰、 止咳。 《閩南民間草藥》中就有記載:“治痰氣咳嗽,陳佛手10~15克,水煎飲。”佛手柑性溫,故風寒咳嗽者宜食。 橘餅 - 性溫,味辛甘,能溫肺散寒、化痰止咳,適宜風寒咳嗽者食用。可用橘餅1~2個,生薑3片,煎服。 橘皮 - 味辛苦,性溫,有化痰止咳作用。尤以橘子果皮的外層紅色部分作用更強,又叫橘紅,風寒咳嗽痰多色白者食之最宜。如《本經逢原》中說:“橘紅專主肺寒咳嗽痰多。”《醫林纂要》亦云:“橘紅專入於肺,兼以發表。”故風寒咳嗽者宜食之。 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者宜食以下食物。 梨子 - 性涼,味甘,能清熱化痰,熱咳者宜之。民間常將梨子削皮後,將梨核掏出,放入川貝粉1~3克,隔水燉食,每日2次,每次1只。或選用已故名醫蒲輔週的方法,用中藥麻黃3~5克,搗碎或捶碎後放入梨心內蒸熟食用。 羅漢果 - 清肺止咳,肺熱咳嗽和風熱咳嗽者宜服。可用羅漢果1個,柿餅15克,水煎服食。 柿子 - 性寒,能清熱、 消痰、 止咳,故熱咳者宜食之。據近代藥理試驗觀察,柿子確有祛痰和鎮咳效果,且祛痰作用強於鎮咳。【P306】 枇杷 - 性涼,味甘,能潤肺化痰止咳。 《滇南本草》云,“枇杷治咳嗽吐痰。”適宜熱咳吐黃膿痰之人食用。 無花果 - 能清熱、化痰、理氣,適宜風熱型咳嗽多痰胸悶者食用。 《福建中草藥》還記載了當地民間方法,治肺熱咳嗽,聲音嘶啞,用無花果15克,水煎調冰糖服。 荸薺 - 能化痰、清熱, 對熱性咳嗽吐膿痰者尤宜。每次可用鮮荸薺250克,洗淨削去皮,用沸水燙一下,生吃,早晚各1次,連吃3~5天。 蘿蔔汁 - 可選用紅皮辣蘿蔔新鮮者500克,洗淨不去皮,切成薄片,放於碗中,上面放飴糖(麥芽糖)2~3調羹,擱置一夜,即有溶出的蘿蔔汁,頻頻飲服,有清熱化痰止咳效果,適宜風熱或肺熱咳嗽者食用。也可用鮮蘿蔔與荸薺各500克,洗淨後一併搗汁或榨取汁水服。 冬瓜 - 性涼, 能消痰 ,清熱。 《滇南本草》中說:“冬瓜潤肺消熱痰,止咳嗽。〞凡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者,均宜選用冬瓜煨湯食用。 絲瓜 - 善於清熱化痰,對咳嗽痰多,痰稠色黃的熱咳者尤為適宜。這是由於絲瓜的植物黏液裡,含有一種皂素,具有除痰化痰的功效。凡屬肺熱或風熱犯肺的咳嗽之人,常吐膿痰,宜用絲瓜煎湯服,更宜用絲瓜與豆腐同燒食用,有利痰開胸快膈的好處。 薄荷 - 味辛性涼,善於疏散外感風熱。 《滇南本草》中說它“治傷風咳嗽”,實為風熱咳嗽。 《簡便單方》中也介紹單用薄荷能“清上化痰,利咽膈,治風熱。”故凡風熱感冒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,以薄荷代茶飲頗宜。 胖大海 - 有清熱、潤肺、止咳作用。如清代名醫張壽頤所說:“近人用之,皆以治傷風咳嗽,⋯⋯ 善於開宣肺氣,並能通洩皮毛,風邪外閉,不問為寒為熱,並皆主之。能爽嗽豁痰【P307】。 ”《慎德堂方》中就介紹“治乾咳⋯⋯,因於外感者:胖大海五枚,甘草一錢(3克),燉茶飲服,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許。 ” 生藕 - 有清熱作用。如《本草經疏》所說:“藕,生者甘寒,能除熱清胃。”《本草匯言》還認為藕為“清熱解暑之藥也。”《簡便單方》中介紹:“治上焦痰熱:藕汁、梨汁各半盞,和服。”尤其是在夏季肺熱咳嗽時,食之最宜。 竹筍 - 性味甘寒,有清熱化痰作用。如《本草求原》中說:“竹筍,甘而微寒,清熱除痰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亦云:“筍,甘涼,開胸消痰。”因此,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之人,最宜食用。 馬蘭頭 - 善能清熱。 《本草正義》中說:“馬蘭,最解熱毒,其用甚廣,亦清熱解毒之要品也。”《廣西藥植名錄》中指出:馬蘭“清熱解表,治外感風熱。”可見風熱感冒, 咳嗽者宜食之。 冬瓜 - 性涼,味甘淡,有清熱消痰作用。 《滇南本草》中曾說:“冬瓜潤肺消熱痰,止咳嗽,治痰吼,氣喘。”《本草再新》中還說:“解暑化熱。”因此,尤其是在夏季風熱咳嗽和肺熱咳嗽,咳痰黃稠之人,食之最宜。此外,冬瓜子性味甘涼,能潤肺化痰清熱,也是中醫治療痰熱咳嗽常用之品,故肺熱咳嗽的大葉性肺炎、肺癰(肺膿瘍)、支氣管擴張等咳嗽吐黃膿痰者,食之尤宜。 西瓜 - 性味甘寒,有清熱解暑,除煩利尿作用。 《滇南本草》說它能“治一切熱症,痰湧氣滯。”凡暑熱感冒咳嗽或肺熱咳嗽,痰黃稠,口中煩渴者,宜食之。 鴨蛋 - 性涼味甘,能清肺熱。 《日華子本草》還認為鴨蛋“清心腹胸膈熱”。 《醫林纂要》中曾介紹:“鴨蛋補心清肺,止熱嗽,百沸湯沖食,清肺火。”凡肺熱咳嗽者宜食之。 楊桃 - 又叫陽桃,性寒,能清熱 、生津、止咳。 《本草綱目》說它“主治風熱”。 《泉州本草》還介紹:治風熱咳嗽,楊桃鮮食。因此,對外感風熱咳嗽者,食之頗宜。【P308】 髮菜 - 俗稱龍鬚菜 、竹簡菜、粉菜,性寒味甘鹹,有清肺熱,化膿痰的作用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說它“治癭結熱氣。”《本草求真》也認為髮菜“去內熱”。凡風熱或肺熱咳嗽,咳痰黃膿稠厚者,包括老年慢性支氣管炎、 肺炎、支氣管擴張、肺膿瘍等,食之皆宜。 茼蒿 - 有潤肺、 消痰、止咳的作用。 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中曾介紹:“熱咳痰濃:鮮茼蒿菜90克,水煎去渣,加冰糖適量溶化後,分2次飲服。”尤其是在炎熱夏季,經常感到肺熱痰多,常飲茼蒿湯不但能消痰止咳,還可清熱除煩。 青菜 - 性味甘平,能解熱除煩,通利腸胃。 《四聲本草》中說它能“止熱氣嗽”。 《滇南本草》也認為青菜“主消痰,止咳嗽,清肺熱。”所以,凡屬肺熱咳嗽或是夏季風熱外感咳嗽之人宜食之。 羊栖菜 - 又稱海藻,性味鹹寒,有消痰瀉熱的作用。 《現代實用中藥》說它可“治慢性氣管炎等症”。尤其是為肺熱咳嗽,咳吐黃膿痰的急慢性氣管炎患者,食之最宜。 紫菜 - 性味甘鹹而寒,能化痰軟堅清熱。民間有用以“治肺膿瘍吐臭痰:紫菜適量,放口中乾嚼,徐徐嚥下”的經驗。 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認為“乾品嚼食治肺壞疽初起吐臭痰者”,並介紹:“咳嗽咯吐臭痰(包括肺膿瘍、支氣管擴張等):紫菜研細末,煉蜜為丸,每服6克,1日2~3次,飯後服。”凡屬肺熱咳嗽或風熱咳嗽吐痰黃稠腥臭者,食之皆宜。 蘆根 - 性寒,味甘,有清肺熱,除膿痰的作用。古方“葦莖湯”治療肺膿瘍(肺癰)即以蘆根為主。 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認為“其性涼能清肺熱,中空能理肺氣”。凡肺熱咳嗽,吐痰黃稠腥臭之人,食之最宜。也可配合生薏苡仁、蕺菜、冬瓜子等,則更為適宜。【P309】 無花果 - 性平,味甘,能清肺熱和化痰。 《雲南中草藥》中認為它有“祛痰理氣”的作用,“治咳嗽痰多,胸悶。”《福建中草藥》還介紹“治肺熱聲嘶:無花果五錢(15克),水煎加冰糖服。 ”故凡肺熱咳嗽多痰者,宜食之。 羅漢果 - 有清肺、化痰、止咳作用。 《廣西中藥誌》認為:羅漢果“止咳清熱。”故對風熱咳嗽和肺熱咳嗽者尤宜,可單用泡茶,亦可用羅漢果1個,柿餅15克,水煎服食。 蕺菜 - 能清熱解毒瀉肺火,適宜肺熱咳嗽,包括大葉性肺炎、肺膿瘍(肺癰)者服食。可單用蕺菜30~50克,煎水代茶飲。 豆腐 - 有清熱潤燥作用。 《醫林纂要》云:豆腐清熱,止咳,消痰。凡咳嗽屬於風熱或肺熱者尤宜。亦可選用豆腐皮1張,冰糖適量加水煮熟後食用,對肺熱咳嗽也有治療效果。 白菊花 - 性涼,可以散風熱、清肺火,對熱性咳嗽患者,宜用白菊花泡茶喝。 金銀花 - 能清熱解毒,凡屬肺熱咳嗽,包括風熱型感冒咳嗽、大葉性肺炎咳嗽、肺膿瘍咳嗽者,均適宜用大劑量金銀花,可用至30~90克煎水代茶頻飲。 肺燥型咳嗽,乾咳無痰或少痰者,宜吃以下物品。 百合 - 能潤肺止咳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中說:“百合治肺熱咳嗽,乾咳久咳。”可用鮮百合 100~150克,加冰糖適量煎湯喝。也可用新百合 120克,蜂蜜 50 克,拌和蒸熟後食用【P310】 甘蔗 - 有生津、 潤肺、止咳的功效。肺燥咳嗽之人尤為適宜。可單飲甘蔗汁,或用蔗漿和粳米或糯米煮成稀薄粥食用。 豆腐漿 -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云:“豆漿清肺補胃,潤燥化痰。”所以 ,燥熱型乾咳少痰者宜食。 蜂蜜 - 善於潤燥,可治肺燥咳嗽。凡乾咳無痰、燥咳不癒者,單用蜂蜜15~30克,開水沖服,早晚各1次。 飴糖 - 據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:“飴糖消痰止嗽,並潤五臟。”凡燥咳無痰或少痰之人,宜用飴糖30克,同白蘿蔔汁100克,攪勻後蒸熟,分2次服食,連吃3~5天,有很好的潤肺止咳效果。 白木耳 - 能滋陰、潤肺、生津、止咳,適宜肺燥乾咳無痰之人食用。 《增訂偽藥條辨》就有記載:“白木耳治肺熱肺燥,乾咳痰嗽。” 杮霜 - 有潤燥、化痰、 止咳的作用,能治肺熱燥咳。 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中說得好:“柿霜入肺,而甘涼滑潤。其甘也,能益肺氣;其涼也,能清肺熱;其滑也,能利肺痰;其潤也,能滋肺燥。”可以每次用柿霜10克,開水沖服,每日2-3次。 北沙參 - 能養陰清肺、祛痰止咳,適宜肺熱燥咳者煎水喝。若用北沙參、麥門冬各10克,川貝母6克,同煎服則更妙。 海松子 - 能潤肺燥,故肺燥乾咳者宜食。 《玄感傳屍方》中有“鳳髓湯”一法:治肺燥咳嗽:松子仁一兩(30克),胡桃仁二兩(60克)。研膏,和熟蜜半兩(15克)收之。每服二錢(6克),食後沸湯點服。或採用《士材三書》中的辦法,用海松子仁30克,同粳米50克煮成稀薄粥食用。【P311】 花生 - 有潤肺止咳作用,適宜燥咳之人服食。 《藥性考》中記載:“落花生,乾咳者宜餐,滋燥潤火。”民間常用花生仁、大棗、蜂蜜或冰糖各30克,水煎,吃花生和棗並飲湯,日服2次,對乾咳無痰或少痰者頗宜。 白砂糖 - 能潤肺生津,肺燥咳嗽之人宜服食。 《本草綱目》云:白砂糖潤心肺燥熱,治嗽消痰。 由白砂糖煎煉而成的冰塊狀結晶,也同樣有潤肺止咳作用,或含化,或煎水飲對燥熱者均宜。 橄欖 - 有清肺、生津、止咳的作用。 《本草再新》中指出:“潤肺滋陰,消痰理氣,止咳嗽。”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也認為橄欖“有清肺解毒化痰之功”。由於橄欖能潤肺滋陰生津液,故燥咳之人宜食之,橄欖又有清肺消痰作用,,所以肺熱咳嗽者亦宜。 榧子 - 有潤肺燥,止咳嗽的作用。 《本草備要》記載:“榧子潤肺殺蟲”。 《生生編》言其“治咳嗽”。《本草再新》中還說:治肺火止咳嗽。所以,對燥熱型咳嗽者,食之最宜。 燕窩 - 性味甘平,有養陰潤燥作用。 《本草從新》中曾說:“大養肺陰,化痰止嗽,補而能清”。 《食物宜忌》也認為它能“潤肺,消痰涎”。 《本草再新》還指出:“大補元氣,潤肺滋陰,治虛勞咳嗽。”所以,對燥熱咳嗽,久咳無痰或少痰之人,食之尤宜。 芝麻 - 性味甘辛,有潤五臟的作用,故肺燥乾咳之人宜食之。民間有用黑芝麻125克,冰糖30克,共搗爛,每次開水沖服15~30克,早晚各服一次,專治乾咳症。 黃精 - 性平味甘,能潤肺養陰生津,故肺燥型咳嗽久咳無痰者宜食之。 《四川中藥誌》中就曾指出:補腎潤肺,益氣滋陰,治肺虛咳嗽,福建省民間常以此同冰糖燉食以治肺燥乾咳。【P312】 石斛 - 有生津養陰的作用。 《藥品化義》中說得好:石斛氣味輕清,合肺之性,性涼而清,得肺之宜。肺為嬌臟,獨此最為相配。主治肺氣久虛咳嗽不止。凡肺虛肺燥久咳少痰之人,食之最宜。 柿餅 - 性味甘澀而涼。 《本草通玄》中認為它能“潤心肺,消痰”,古代醫家常用以治療肺燥乾咳無痰或咳痰帶血,民間也有用柿餅2個,川貝母末9克,柿餅挖開去核,納入川貝末,飯上蒸熟,—次食盡,日服2次。對肺燥型咳嗽者頗宜。 甜杏仁 - 性平味甘,能潤肺止咳平喘,對燥咳虛喘者尤宜。 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介紹:“肺病虛弱,老年咳嗽,乾咳無痰:甜杏仁炒熟,每日早、晚嚼食7~10粒。或加砂糖一同搗爛細研,開水沖服,1日2次。 此外,風寒型咳嗽之人還宜吃些花生、赤砂糖、南瓜、砂仁、桂皮、香醋、咖啡等。 風熱型咳嗽還宜服食蘋果、草莓、鳳梨、橄欖、椰子漿、菊花腦、瓠子、節瓜、苦瓜、 地瓜、黃瓜、菜瓜、榧子、萵苣、茭白、芹菜、綠豆芽等。肺燥型咳嗽者還宜吃牛奶、 胖大海、青菜、無花果、梨子、桑椹、枇杷等。【P313】

忌食物品


凡咳嗽之人,均應根據中醫理論,分別不同類型而忌食。 風寒咳嗽者忌食物品有。 柿子 - 性大涼,當忌之。 《本草經疏》云:“肺經無火,因客風寒作嗽者忌之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亦說:“凡中氣虛寒,痰濕內盛,外感風寒,…皆忌之。” 百合 - 其性雖平,根據前人經驗,風寒咳嗽者仍應忌食之。清代醫家王士雄曾說:“風寒痰嗽者勿食。”《本草正義》中也指出:“風寒外來,肺氣不宣之咳,尤為禁品。” 薄荷 - 性涼,味甘辛,風熱咳嗽者宜之,但風寒感冒咳嗽和寒痰咳嗽(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咳痰清稀色白有沫者),概當忌之。正如《本經逢原》中所說:“多服久服,令人虛冷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亦云:“咳嗽若因肺虛寒 客之而無熱症者勿服。” 香蕉 - 性寒,味甘,屬大涼水果,風寒型咳嗽之人宜食辛溫之物,故忌食香蕉大寒之品。 李子 - 其味甘酸,酸性能收斂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還說:“多食生痰。”故凡風寒型咳嗽之人,寒邪未解,咳痰色白者忌之。 烏梅 - 味酸,凡急性咳嗽之人,外邪未解,咳嗽痰多之人切忌之。因烏梅味酸斂肺,食之咳嗽難愈。《藥品化義》中說:咳嗽初起,氣實喘促,胸膈痞悶,恐酸以束邪氣,戒之。 石榴 - 味酸,外感風寒咳嗽者,忌食。因其酸澀斂肺,食之肺氣失宣,其咳益甚。 《日用本草》云:“其汁戀膈成痰,損肺氣,病人忌食。”《醫林纂要》亦說:“多食生痰。”故凡風寒型咳嗽痰多難咯者,切忌之。【P314】 林檎 - 俗稱花紅,性平,味酸。 《本經逢原》中說:病人每好食此,多致復發,或生痰涎而為咳逆,壅閉氣道使然。風寒型外感咳嗽,痰多色白而黏者,食之咳嗽益甚,切忌之。 橘子 - 性涼,味甘酸。 《本草拾遺》中認為“橘子性冷,雖有止渴潤肺之功,但風寒咳嗽之人忌食。”《中藥大辭典》中也明確告誡:“風寒咳嗽及有痰飲者不宜食。” 梨 - 性涼果品,風熱咳嗽者雖宜,但風寒型咳嗽者則忌食。 《本草通玄》中說:“生者清六腑之熱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中早有告誡:“肺寒咳嗽,寒痰痰飲,………法咸忌之。〞故在風寒感冒初期咳嗽痰多色白之人,應當忌食。【P315】 風熱型咳嗽和肺熱型咳嗽者忌食物品有。 龍眼肉 - 甘溫滋補食品,熱咳者切忌。正如《本草匯言》中所說:“龍眼肉甘溫而潤,恐有滯氣,肺受風熱,咳嗽有痰有血者,又非所宜。”《藥品化義》亦云:“甘甜助火,…若心 肺火盛,皆宜忌用。 ”故凡外感風熱初起,以及肺熱咳嗽,咳痰黃稠或帶血者,切忌之。 胡桃仁 - 又稱核桃肉,性溫味甘,無論是風熱型咳嗽或是肺熱型咳嗽,均應忌食。《本草經疏》中早有告誡:肺家有痰熱,皆不得施。明•李時珍亦說:痰火積熱者,不宜多食。 櫻桃 - 性味甘溫。 《日用本草》中指出:“其性屬火,能發虛熱喘嗽之痰。”所以,風熱型咳嗽和肺熱咳嗽,咯痰黃稠者,忌食之。 桃子 - 性溫,味甘酸。 《別錄》中早已指出:“多食令人有熱。”《滇南本草圖說》認為“多食助熱”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也有“多食生熱”之說。故凡風熱咳嗽或肺熱咳嗽者,多食桃子,弊多利少,有助熱 、生熱之虞,應當忌食。 桂皮 - 為辛溫的常用調味食品,其性大熱,一切熱病之人皆忌之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早己指出:“......…肺熱咳嗽,…法並忌之。 ”故在風熱咳嗽和肺熱咳嗽期間,調味品中切忌加入桂皮或肉桂。 胡椒 - 亦為常用的辛辣性熱調味品。明•李時珍曾說:“蓋辛走氣,熱助火,此物氣味俱厚也。”《本草經疏》指出:“咳嗽吐血,…切勿輕餌;誤服之,能令諸病即時作劇,慎之慎之。”故肺熱或風熱咳嗽者切忌。【P316】 蓽澄茄 - 屬辛溫調味食品,凡咳嗽屬於肺熱或外感風熱所致者,應當忌食。 《本經逢原》告誡:“發熱咳嗽禁用。” 蓽撥 - 為辛熱調味食品。 《本草便讀》認為:“蓽撥,大辛大熱,味類胡椒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中指出:“辛熱耗散,能動脾肺之火,食料尤不宜之。”故風熱型咳嗽和肺熱咳嗽之人,當忌食。 茴香 - 無論大茴香或是小茴香,其性味皆辛溫,肺熱咳嗽者均忌食。 《本草經疏》就曾指出:肺、胃有熱及熱毒盛者禁用。故凡咳嗽吐黃痰膿痰之人,切忌以之作調味品食用。 此外,風熱咳嗽者忌食溫熱滋補食品,如大棗、糯米、荔枝、 松子、栗子、生薑、人參、黃芪、黃精、砂仁等。 肺燥型咳嗽者忌食物品有。 橘皮 - 性溫,味苦辛,有溫燥傷津之弊,凡屬肺燥乾咳無痰之人忌食之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橘皮,苦能瀉能燥,辛能散,溫能和,其治百病,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。”故風寒咳嗽多痰者雖宜,但燥咳無痰者當忌。柑皮同樣忌食。 《飲食須知》中曾告誡:“多食柑皮,令肺燥。” 橘紅 - 為橘子果皮的外層紅色部分,性味同橘皮,溫燥之力更強。 《本經逢原》中指出:“橘紅專主肺寒咳嗽多痰,然久嗽氣洩,又非所宜。”肺燥陰傷乾咳者切忌服食。 砂仁 - 為常用調味食品 ,味辛性溫,香燥傷陰。 《藥品化義》中說:“肺有伏火忌之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亦云:“⋯⋯上氣咳嗽由於火沖迫肺而不由於寒氣所傷,難以概用。 ”因此,肺熱型咳嗽忌食之,而肺燥型乾咳之人也忌服食。 桂皮 - 為民間常用調味食品,辛溫助火之物,《四川中藥誌》中說:“陰虛有火者忌服。”肺燥型咳嗽多因陰虛有火,故當忌食。【P317】 生薑 - 常用調味品,味辛性溫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說:“陰虛內熱,陰虛咳嗽吐血,⋯法並忌之。”無論肺熱型咳嗽或是肺燥型咳嗽者,均當忌食。 人參 - 苦溫之品,大補元氣,但易助火傷陰。 《醫學入門》中說:“陰虛火嗽吐血者慎用。”《藥品化義》亦云:“肺火受邪,喘嗽痰喘,…..…皆不可用。”故凡肺熱咳嗽和肺燥乾咳者切忌食用。 此外,肺燥型咳嗽者還應當忌食砂仁、辣椒、胡椒、炒花生、炒葵花子、 炒蠶豆、炒黃豆、爆米花、爆玉米花、生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