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炎及肝硬化

肝炎分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,急性肝炎又有黃疸型與無黃疸型肝炎之分,其飲食宜忌均可參閱“黃疸”一節。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治療不徹底,或休息不夠,或飲食不當而逐漸轉為慢性,並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。

宜忌原則


由於對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,所以,除必須注意休息之外,尤為重要的是注意飲食的宜與忌。 凡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之人,宜吃高蛋白質、高碳水化合物、高熱量、多維生素的飲食,諸如新鮮水果、蔬菜、鮮奶等,宜適量吃些糖。忌吃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、油膩的高脂肪食物及菸酒和香燥食物;肝硬化晚期還要忌吃生冷堅硬和粗糙纖維多、產氣多以及過鹹食品 【P467】

宜食物品


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者宜食以下食品。 紅棗 - 據《廣東中醫》1962年第5期中介紹:藥理實驗證明,大棗有保護肝臟的作用,所以,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者宜吃大棗。另據廣西醫學院 1972 年在《新醫藥專刊》第2期中報導:對於慢性肝炎、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轉氨酶增高的病人,每晚睡前服紅棗花生湯(紅棗、花生、冰糖各 50 克,先煎花生,後加紅棗冰糖),30 天為一療程,觀察 12 例,結果均有效。 李子 - 能清肝、養肝、滌熱、活血、生津,唐代孫思邈《千金•食治》中說:“肝病宜食。”現代《泉州本草》中記載:“李子,清濕熱,解邪毒,利小便。治肝腫硬腹水,李子鮮食。” 麥芽 - 對急性或慢性肝炎患者,宜用大麥芽煎水代茶飲,或用大麥芽磨粉同白糖煎成甜茶服食。 據 1972 年第1期《新醫藥通訊》介紹:用麥芽甜茶治療急性肝炎 56例,有效者48 例,治療慢性肝炎 105 例,有效者60例。一般服用後肝區疼痛、厭食、疲倦等症狀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,肝臟腫大亦有不同程度的縮小,轉氨酶亦有所下降。 番茄 -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所以,多吃新鮮番茄,對慢性肝炎患者尤為適宜。 芽甘藍 - 適宜慢性肝炎伴有牙齦出血者服食。它除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之外,還含有多量的纖維素以及維生素A 原、維生素 B 1、維生素 B2等,具有防止牙齦出血,同時可減輕肝臟負擔的作用。 米醋 - 能散瘀解毒,適宜慢性肝炎者服食。 花生 - 適宜慢性肝炎、肝硬化之人的血清轉氨酶較高者食用。據廣西醫學院《新醫藥專刊》中介紹:每晚睡前用花生、紅棗、冰糖各 50克,先煨花生,後加紅棗、 冰糖,30天為1療程,觀察 12 例,均有效果。【P469】 枸杞子 - 能補肝。據近代藥理實驗研究證實,枸杞子確有改善肝功能,促進肝細胞新生的作用,適宜慢性肝炎之人經常用開水沖泡代茶飲。 味精 - 其本身是一種氨基酸,而且主要是谷氨酸。味精能有安定情緒,保護肝臟的作用。臨床上醫生用谷氨酸製劑配合治療肝炎、 嚴重肝功能不全和肝昏迷恢復期等症,也適宜服用味精代替谷氨酸。 山楂 - 又稱山里紅,俗呼棠梂。性微溫,味酸甜,能開胃助消化,活血化瘀。 《食物療法》中曾介紹:“治病毒性肝炎:山楂粉,每日 3次,每次3~4克,吞服。每10天為1療程,同時服複合維生素。”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中還指出:“近有人用於肝脾腫大患者,認為有縮小肝脾的作用。”由此可見,患急慢性肝炎之人.若體質不虛者,則宜服食。 佛手柑 - 有芳香理氣和健胃的作用,傳染性肝炎患者食之頗宜。 《中醫雜誌》上曾介紹:治療小兒傳染性肝炎,1~3歲每日取佛手乾10~15克,3~5歲取15~20克 5~7歲取20~25克,7~10 歲取30克,煎水服食。計治64例,平均 4~5 天皆愈。 黃瓜 - 性寒,味甘,能生津、清熱、利尿。據現代研究,黃瓜中所含的多種氨基酸,對肝臟有保護作用。因此,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者宜食之,尤其是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更為適宜。因為黃瓜中含有丙氨酸和谷氨酸,國外曾用這兩種氨基酸治療酒精性肝硬化,取得療效。所以,嗜酒之人常吃黃瓜,有防止酒精性肝硬化的效果。 白木耳 - 性平,味甘淡,為一種清補食品,有扶正強壯作用。據分析,白木耳中所含的銀耳多醣能改善肝功能,並能促進肝臟蛋白質與核酸的合成。所以,慢性肝炎患者,常食頗宜。【P470】 茯苓 - 性平味甘淡,有健脾利水之功,現代研究還認為茯苓能保護肝臟,防止肝細胞壞死。因此,凡慢性肝炎,尤其是肝硬化伴有腹水時,食之最宜。既能健脾保肝,又能消除腹水。 梨 - 又稱快果。能生津、清熱、 化痰。由於梨中含豐富的糖和多種維生素,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,對於肝炎和肝硬化之人,有一種食療效果,故宜常食之。 赤小豆 - 性平,味甘酸,能利水除濕 、消腫健脾,對急慢性肝炎、黃疸、肝硬化腹水患者,食之頗為適宜。 冬瓜 - 性涼,味甘淡,有清熱、利尿的作用 同時冬瓜又是一種含蛋白質和糖,但不含脂肪的食品,而且含鈉量低而含鉀量高又含維生素C,所以是肝病患者理想食物《食物療法》中曾介紹,治肝硬化腹水 :冬瓜1個,放火上烘爛,打碎,用紗布過濾去渣,服汁,每次60毫升,日服3次,頗為適宜。 葡萄 - 性平,味甘酸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說它“補氣,滋腎液,益肝陰。”又含豐富的醣類 、蛋白質、維生素, 1千克葡萄能供給人體熱量3700千焦,還含有豐富的鉀,這些都對肝病十分有益。根據“宜忌原則”,肝炎及肝硬化初期,食之頗為適宜。【P471】 蘑菇 - 性平,味甘,能補脾益氣,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,所含維生素有A、B1、B2、B6、 C、D、E、 K及泛酸、生物素和葉酸等。肝炎及肝硬化者食之頗宜。現代已有將鮮蘑菇的水煎浸膏片用以治療遷延性或慢性肝炎,也有用磨菇的多醣蛋白片劑治療傳染性肝炎。 蜂乳 - 又稱蜂王漿。性平,味甘酸,有滋補、強壯、益肝、健脾的作用,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者,皆宜食之。據報導, 將蜂乳配成 1%王漿蜂蜜口服液(由王漿與蜂蜜調和而成),每日2次,每次5~20克(根據年齡大小)治療急性傳染性肝炎,對肝功能的改善有良好的作用。 靈芝 - 性平,味甘,有補肝氣、養心氣、益肺氣、滋腎氣、固精氣的作用,並有護肝保肝的效果。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,均宜服食。據報導,單用人工靈芝煎服,試治 21 例急性傳染性肝炎(其中黃疸型 17例),結果18例治愈,1例好轉,僅2例無效。也有用靈芝煎服治療慢性肝炎,有降低轉氨酶和保護肝臟的作用。 玉米須 - 性平,,味甘,有利尿、利膽、泄熱、消腫的功用,急性黃疸型肝炎及肝硬化腹水者,宜多食之。 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中還介紹,治療“血吸蟲病肝硬化,腹水:玉米須 30~60克,冬瓜子15 克,赤豆30克,水煎服,每日1次,15天為一療程。”【P472】 此外,肝炎及肝硬化者還宜吃梨子、金橘、桃子、蕪菁、水芹菜、菊花腦、瓠子、藕粉、香菇、植物油、蜂蜜、核桃肉 、紫菜、海帶、海藻、芋頭、薏米仁、木耳、黃芪、西洋參等。

忌食物品


肝炎及肝硬化者忌食下列食物。 雞蛋 - 性平,味甘,雖有滋陰潤燥、益氣補血的作用,但多食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。唐代食醫孟詵曾說:“雞子動風氣,不可多食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亦云:“多食動風阻氣,疸、痞滿、肝鬱,皆不可食。”雞蛋是高膽固醇食品,尤其是雞蛋黃含量更高,凡患有肝炎及肝硬化時,切不可多食之。 胡椒 - 辛辣刺激性調味品。 《本草綱目》說它“大辛熱,純陽之物。辛走氣,熱助火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認為“多食動火燥液,耗氣傷陽”。這對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者,極為有害,切不可食,尤其是肝炎、肝硬化屬陰虛火旺之體,慎勿服用。 桂皮 - 性溫,味辛,為辛辣香燥調味食品,食之極易助火動血。其所含的桂皮油還能刺激胃腸道黏膜,促進胃腸道蠕動,增加胃液分泌。這對肝硬化之人胃底靜脈曲張者,是一種潛在的危險。 《中藥大辭典》中說:“陰虛火旺者忌服。”患有慢性肝炎、肝硬化者尤當忌食,以防傷陰動血,造成大出血。【P473】 竹筍 - 中醫認為,竹筍難以消化,故慢性肝病應忌食之。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所說:“竹筍能發病,諸病後均忌之。”現代醫學認為,竹筍中含較多的粗纖維,因此,嚴重肝病及肝硬化者,由於食道及胃底靜脈曲張,大量的粗纖維對病情不利,有誘發胃部大出血的隱患,所以,凡肝病所致 門靜脈高壓者不宜食用。 食鹽 - 性寒,味鹹,對肝硬化者,尤其是伴有腹水之人,切勿多食。因為過食鈉鹽,會引起水鈉瀦留,加重肝硬化腹水的病情。 人參 - 性溫,味甘苦,為中醫強有力的補氣強壯食品。但有助熱上火、耗陰動血之弊,當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表現出口乾、便秘、低熱、目赤潮紅、手足心熱、舌紅少苔或無苔等陰虛火旺症候群時,中醫視之為“肝腎陰虛”,此時切忌再吃人參,以防上火出血,補而無益,反致加重病情。 丁香 - 性溫,味辛,也屬辛辣芳香調味品,凡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。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晚期,多屬中醫肝腎陰虛之體,理當忌食。現代醫學認為,丁香內服能使胃黏膜充血,刺激胃神經,增強胃蠕動,肝硬化者切勿食之,以防胃底大出血。【P474】 蠶豆 - 性平,味甘,雖有健脾利濕的作用,但又有難以消化之弊。 《本經逢原》中記載:“蠶豆性滯,中氣虛者食之,令人腹脹。”尤其是肝硬化腹水者更應忌食,多食後既難消化,又加重腹脹病情。 此外,肝炎及肝硬化者還應忌食動物油、鴨蛋、 鵝蛋、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;忌吃辣椒、花椒、生薑 、茴香、榨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;忌食豌豆 、黑豆、馬鈴薯 、蕎麥 、芹菜 、黃豆芽、 茭白、黃瓜、菱角等生冷堅硬及粗糙纖維多,產氣多的食品;肝硬化腹水期間還忌食大頭菜、醬瓜等過鹹的醃製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