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悸

心悸是自覺心中跳動不安的一種症狀,俗稱“心慌”“心跳”中醫又稱之為“驚悸”“怔忡”,可見之於冠心病、 高血壓、風心病、肺心病、心功能不全、各種心律失常、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多種功能性或器質性心臟病以及貧血、甲亢之人。

宜忌原則


根據中醫傳統理論,心悸可分為心血不足、心氣虛弱、陰虛火旺、痰火上擾、氣滯血瘀五種類型,故其飲食宜忌的原則也應有所選擇。【P475】 心血不足型:常表現為心悸不寧,面色少華或萎黃,夜寐不安,或多夢,膽小善驚。此類患者宜食用具有養血安神作用的食物,忌食辛辣香燥食品。 心氣虛弱型:常感心悸氣短,動則汗出或自汗、面色㿠白、倦怠乏力、胃納減少,或四肢不溫,舌淡苔白。宜常食用溫陽益氣之物,忌食生冷滋膩物品。 陰虛火旺型:經常心悸而煩、咽痛口乾、手足心熱、 夜寐不安而煩躁,或有盜汗、舌紅少苔。宜食生津養陰安神食品,忌食香燥辛散之物。 痰火上擾型:常感心悸心慌、 胸悶不安、煩躁不眠、頭暈口苦,或痰多噁心、舌苔黃膩。宜食清熱化痰之物,忌食煎炸熏烤,滋膩肥甘食品。 氣滯血瘀型:自覺心悸心痛、 胸悶不舒、憋氣隱痛如刺或脹、舌紫。宜食化瘀通絡,行氣活血食品,忌食寒涼生冷酸澀之物。

宜食物品


凡心悸之人,除積極對症治療外,宜常食以下物品。 桂圓 - 可用桂圓肉泡茶常飲,或煮桂圓粥食用,它有益心脾、補氣血、安心神的用途,尤其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。 紅棗 - 可用紅棗煎水服,或用紅棗煮粥食,或早晚空腹嚼食。紅棗中含有多量的、 為造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,鐵和磷,是一種天然的補血劑。對各種貧血、體弱、產生虛弱、手術之後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,最為適宜。 酸棗仁 - 宜用酸棗仁6~10克,芡實12克,龍眼肉6克,煮湯後睡前服食。酸棗仁可以寧心安神,配合龍眼肉和芡實,對心血不足型心悸頗有裨益。若無芡實或龍眼肉,亦可單用酸棗仁 15 克,搗碎後同粳米煮粥食。【P476】 柏子仁 - 可用柏子仁10~15 克,稍搗爛,同粳米煮粥,待粥將成時,加入少許蜂蜜,稍煮一、二沸即可食用,宜作早晚餐服食。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,因柏子仁本身有養心安神之效。 百合 - 選用鮮百合 50~60克,或乾百合 30克,煎水後加入適量冰糖食用。此法適宜心氣不足型或陰虛火旺型心悸,包括體質虛弱,婦女更年期,以及神經官能症所致的心悸之人服食。 蓮子 - 先將乾蓮子磨粉,每晚取蓮子粉 50 克,桂圓肉30 克,同粳米 50~100 克煮成稀粥,然後加入冰糖適量,臨睡前服食1小碗。或用乾蓮肉50克,桂圓肉 30 克,冰糖少許,一同煎服。此法適宜心血不足型心悸者食用。 蓮子心 - 每日用乾蓮子心1.5 克,開水沖泡代茶飲。適宜陰虛火旺型和痰火上擾型心悸者服食。 麥門冬 - 選用乾麥冬 20克,煎水代茶飲。或再配合沙參30 克,一併煎湯飲用。此法適宜陰虛火旺之心悸病人常飲。 西洋參 - 單以西洋參片3~5克,泡茶常飲。適宜心氣不足或陰虛火旺之心悸者食用。【P477】 山 楂 - 可用野生山楂 10~15 克,每天煎水代茶飲。此法適宜氣滯血瘀型心悸,包括高血壓病、高脂血症、冠心病、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,心絞痛以及陣發性心動過速者心悸時服食。 人參 - 可用人參3克,切片每天泡茶飲。適宜心氣虛弱,產後病後體虛之人心功能不全而心悸時食用 黃精 - 單用黃精 10~15 克,或同枸杞子10~15 克煎水代茶頻飲。適宜心血不足,病後產後體虛心悸者服食。 小麥 - 宜用小麥 60~100 克,同大棗 10枚,炙甘草 6~10克,一同煎水代茶頻飲。此法尤其適宜婦女體虛心悸,或心臟神經官能症心悸不安者服用,可以起到養心安神止心悸的效果。 肉桂 - 可選用桂枝10克,炙甘草 6克,煎水代茶頻飲。此法適宜心氣虛弱型心悸者服用。【P478】 金橘 - 性溫,味辛甘,有理氣,解鬱,化痰的作用。 《中國藥植圖鑑》中說它“治胸脘痞悶作痛,心悸亢進。”因此,金橘對痰阻心絡和氣滯血瘀型心悸,包括由高血壓病、血管硬化、甲亢、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,食之頗為適宜。可煎湯服,亦可泡茶飲。 葡萄 - 性平,味酸甜,有補氣血的作用。 《陸川本草》中說它“滋養強壯,補血,強心利尿。治血虛心跳。”由於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、有機酸、氨基酸、維生素都很豐富,對大腦神經有補益和興奮作用,葡萄乾的糖分和鐵的含量也較高,這對體弱貧血者也有補血效果。因此,對心氣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,以及神經衰弱及貧血體弱者心悸心慌之人,常食葡萄,尤為適宜。 苦瓜 - 性寒,味苦,有清心火的作用。 《滇南本草》中說它“瀉六經實火”。 《生生編》認為苦瓜“除邪熱,清心明目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亦云:“青則滌熱,明目清心。 ”這對痰火上擾或心火偏旺的心悸者,食之尤宜。 黑木耳 - 性平,味甘,有滋陰、養胃、活血、潤燥的作用。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它能“補氣,活血”。根據現代醫學研究,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劑,能防治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的作用。因此,凡心血管疾病導致的心悸者,宜經常服食,頗多裨益。 銀耳 - 性涼,味甘淡,能滋補健腦、益肺強心。它不僅是一種名貴的滋補品,同時也是一味扶正強壯劑,【P479】是心氣不足型心悸和心血不足型心悸者理想的食療品,與紅棗、蓮子等一同燉服,最宜神經衰弱的心悸和肺源性心臟病人的心悸,早晚空腹食用。 蜂乳 - 性平,味甘酸,能滋補、強壯、益肝、健睥。近代研究認為蜂乳對細胞具有再生作用,可增強造血機能,這對心氣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的心悸患者,經常服食,尤為適宜。 靈芝 - 性平,味甘,有治療虛勞的作用。對心氣不足型心悸,常食頗宜,包括冠心病、神經衰弱、心律失常、體質虛衰等引起的心悸,皆宜食之。有報導,單服靈芝糖漿,對冠心病所致的心悸、心跳、氣短等症狀的好轉率為 64.5%,對心律失常的心悸、氣短也有控制作用。 茯苓 - 性平,味甘淡,有寧心安神的作用。 《本經》中早有記載,說它“主憂恚驚邪恐悸”。 《藥性論》也認為茯苓“善安心神”。各種原因所致的心悸者,皆宜食之。 此外,心血不足型心悸還宜服食菠菜、松子仁、當歸、何首烏等;心氣不足型心悸還宜服食黨參、黃芪、太子參、蜂蜜、西洋參、炙甘草等;心火偏旺而心悸者,還宜吃些竹葉茶、白茅根茶等;痰火上擾型心悸者還宜吃些旱芹、白菊花、冬瓜、絲瓜、蘿蔔、菊花腦、槐花等。

忌食物品


凡心悸之人,均應忌煙忌酒,也應避免不分證型而亂服滋補食品, 注意各種心悸特點,忌食下列食物。 桂皮 - 性溫,味辛,容易助火傷陰。《四川中藥誌》告誡:“陰虛有火者忌服。”對於陰虛火旺型心悸和痰火上擾型心悸者勿服。【P480】 胡椒 - 明•李時珍曾說:“胡椒,大辛熱,純陽之物,辛走氣,熱助火,此物氣味俱厚。”清•王孟英亦云:多食動火燥液,耗氣傷陰。 凡心悸之人,皆當忌食。 蘿蔔纓 - 即蘿蔔葉,為耗氣傷氣的蔬菜。 《飲片新參》中曾說:“氣虛血弱者禁用。”對心氣不足及心血虛的心悸,切勿多食。尤其是蘿蔔籽,破氣之力更甚。《本草從新》指出:“虛弱者服之,氣喘難布息。 ” 心虛而悸者,慎之慎之。 柿子 - 性寒,味甘澀。凡大涼之物,易傷人之陽氣,虛寒之體,法當忌食。心氣虛弱型心悸者,不宜多食。 此外,凡屬心血不足而心悸者,忌食辣椒、花椒、茴香、丁香等辛辣香燥之物;凡屬心氣虛弱,或心陽不振而心悸者,忌食西瓜、 地瓜 、柿餅、萵苣、 綠豆等寒性涼性生冷瓜果等耗傷陽氣之品,痰火上擾型心悸者又當忌食龍眼肉、荔枝、 大棗、人參、黃精等滋膩黏糯,生火助痰的食物。【P481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