眩暈

眩是眼花,暈指頭昏。輕者閉目即止,重者如坐舟車中,旋轉不定,以致不能站立,嚴重的更可伴有噁心、 嘔吐、出汗等症狀。中國傳統醫學認為,眩暈有虛實之分,一般是屬於虛者居多。如陰虛則肝風內動,血少則腦失濡養,精虧則髓海不足,均易導致眩暈;實者多為肝火偏旺、肝陽上擾,或為痰濁中阻、蒙蔽清陽而致眩暈發作:現代醫學認為,眩暈是一種常見的自覺症狀,—般分為旋轉性和非旋轉性兩種。前者是由於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,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以及鏈黴素、奎寧、酒精等中毒所致;後者可由高血壓、低血壓、腦動脈粥樣硬化、貧血等引起,或是因神經官能症、更年期症侯群等高級神經活動紊亂的表現。

宜忌原則


眩暈症患者,應根據病情虛實而分別選擇宜食物品。氣血不足眩暈者,眩暈而兼見面色虛浮無華、髮色不澤、唇甲淡紅、心悸少寐、體倦懶言、神疲乏力 、飲食不香,或在大失血之後,宜吃具有補益心脾、養血補氣作用的食物;忌吃寒涼 、生冷、耗氣的食品。腎精虧損眩暈者,眩暈而見精神萎靡、記憶減退、 腰酸腿軟、視物昏花、遺精耳鳴,宜吃具有滋養肝腎、填精補髓作用的物品;忌吃辛辣、溫燥、傷陰的食物。肝陽上亢眩暈者,眩暈每因煩勞或惱怒而增劇,面色潮紅、急躁易怒、口苦多夢,宜吃具有清泄肝熱、養陰平肝作用的食物;忌吃辛辣香燥、性熱助火的物品。痰濁中阻眩暈者,眩暈而見頭昏頭重、胸悶噁心欲嘔、 少食困倦、舌苔厚膩,宜吃具有化痰、 健脾、和胃作用的清淡食物;忌吃滋膩肥甘、黏糯助痰的物品和葷腥之物。【P492】

宜食物品


眩暈之人,宜選擇下列食物。 芝麻 - 性平,味甘,能補肝腎、潤五臟。 《本經》中說它:“補五內,益氣力,填腦髓。”《食療本草》亦載:“潤五臟,填骨髓,補虛氣。” 現代《中藥大辭典》記載:“黑芝麻治肝腎不足,虛風眩暈。” 對眩暈屬虛者,無論是肝腎不足的眩暈,還是氣血虧損的眩暈,皆宜食用芝麻。 桑椹 - 既能補肝腎,又能益氣血,虛證眩暈者宜常食之。尤其是對用腦過度、神經衰弱的眩暈症患者,更為適宜。歷代醫家對桑椹補肝腎之功,頗多贊譽。 《滇南本草》中說:“桑椹益腎臟而固精,久服黑髮明目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亦云:“桑椹滋肝腎,充血液,熄虛風,清虛火。”這裡所說“熄虛風”,正是指腎精虧損和氣血不足的眩暈症。 胡桃 - 對體質虛弱 、氣血不足、 肝腎虧損的慢性眩暈症患者,宜常吃胡桃肉。 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胡桃補氣養血。”【P493】 旱芹 - 俗稱香芹、藥芹。性涼,味甘苦,有平肝清熱 、祛風利濕的作用,對非旋轉性眩暈,尤其是高血壓眩暈者,最為適宜。如《本草推陳》載:“治肝陽頭昏,面紅目赤,頭重腳輕,步行飄搖等症。”也就是說,根據中醫辨證,旱芹適宜肝陽上亢型眩暈者食用。 白菊花 - 性涼,味甘苦,能疏風、清熱、平肝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早有記載:“主諸風頭眩。”《藥性論》中亦說:“能治熱頭風旋倒地。”民間對高血壓頭昏,或肝陽上擾的眩暈症患者,常用白菊花三五朵,泡茶頻飲。 松花粉 - 有祛風、益氣的作用,可治療頭旋眩暈病。 松子仁 - 有養液、熄風的功效,體虛眩暈者宜食。 《藥海本草》云:松仁“主諸風”。 《開寶本草》亦載:“主頭眩。”虛弱眩暈者宜用松子仁同胡桃仁等量,搗研和勻後空腹食用。 枸杞子 - 性平,味甘,能補肝腎、明耳目,適宜腎精虧損眩暈者食用。 《本草述》就有記載:“枸杞子療肝風血虛,治中風眩暈。”有用枸杞子 30克,紅棗 10個,雞蛋1個,同煮,雞蛋熟後去殼再煮 15 分鐘,吃蛋喝湯,對眩暈患者頗宜。 天麻 - 俗稱水洋芋、赤箭芝。性平,味甘,善治各種眩暈症。古代醫家張元素說它“治風虛眩暈頭痛。”《本草匯言》亦載:“主頭風,頭暈虛眩。”明 •李時珍還說:“眼黑頭旋,風虛內作【P494】,非天麻不能治。 ”由於天麻有平肝熄風的作用,所以對眩暈、目花發黑 、天旋地轉、面色通紅、頭重腳輕等肝陽上亢和風痰上擾引起的眩暈症,最為適宜。 何首烏 - 有補肝腎和養血的作用,對腎虛血虛頭暈目眩、腰膝酸軟、面色萎黃者,宜用何首烏粉,經常調服。亦可用首烏粉和山藥粉一同食用。 人參 - 有大補元氣,治療一切虛損的功效。對氣血不足的眩暈症患者,最為適宜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就曾記載:“人參治男女一切虛症,⋯⋯眩暈頭痛。”但對肝陽上擾的眩暈,或是肝腎陰虛的眩暈,則不相宜。 龍眼肉 - 有補氣血、益心脾的作用,氣血不足的眩暈症,宜食之;貧血及神經衰弱的眩暈患者,亦頗適宜。痰濁眩暈及肝火眩暈者忌食。【P495】 荸薺 - 性寒,味甘,有清熱、化痰的作用。 《本草再新》也說它“清心降火,補肺涼肝,消食化痰”。對實證眩暈,尤其是肝陽上亢眩暈及痰濁中阻眩暈者,食之尤宜。 金橘 - 能理氣、解鬱、化痰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說它“醒睥辟穢,化痰”。 《中國藥植圖鑑》還說“治胸脘痞悶作痛,心悸亢進。”這對痰濁中阻眩暈症者,食之為宜。 橘餅 - 能化痰、寬中、下氣,痰濁中阻眩暈之人宜食之。另外,橘皮、橘紅、橘絡皆有化痰利氣的作用,對痰濕偏重之人眩暈者,食之皆宜。 蘿蔔 - 有化痰熱、消積滯的作用。《本草經疏》還說它:“去痰癖,化痰消導。”痰濁中阻眩暈者,食之則宜。 枸杞頭 - 時令野蔬。能補虛益精、清肝明目。 《藥性論》中說它“能補益精諸不足”。《本經逢原》還說它“能降火及清頭目”。對春夏之季,肝腎不足,肝陽偏旺的眩暈者,最宜食之。 菊花腦 - 性涼,有清熱涼血的作用,也能降血壓。尤其是在春夏季節,血壓偏高,肝火偏旺的眩暈者,食之尤宜。既可炒食,更宜煎湯食用。【P496】 發菜 - 俗稱竹簡菜、龍鬚菜。性寒,能清熱、軟堅、化痰,這對痰濁中阻眩暈症,或高血壓之人肝陽上亢的眩暈症患者,尤宜食之。 馬蘭頭 - 性涼,能涼血、清熱、利濕。對高血壓之人頭痛眩暈者,中醫辦證屬肝陽上亢眩暈症,食之頗宜,有平肝涼血的效果。 荷葉 - 能清暑利濕、升發清陽。 《醫林纂要》中記載:“荷葉,多入肝分,平熱,去濕,以行清氣。”《滇南本草》還說它“上清頭目之風熱,止眩暈。”對高血壓病,高脂血症之人胘暈者,或是夏季炎熱中暑頭昏眩暈者,食之頗宜。 靈芝 -《神農本草經》中記載:“靈芝保神,益精氣,堅筋骨”。 《本草綱目》說它能“療虛勞”。後人多認為靈芝益心氣,補精氣,並常用於治神經衰弱。因此,凡體虛之人眩暈者,皆宜食之。 白首烏 - 主產山東,又稱山東何首烏。性微溫,味苦甘澀,無毒,有滋養 、強壯、補血以及收斂精氣、烏鬚黑髮的作用。據《山東中藥》介紹:“泰山何首烏對某些虛弱病者的強壯作用,較之蓼科的何首烏為優。”因此,對氣血不足眩暈和腎精虧損眩暈者,常食為宜。 決明子 - 能清肝熱。 《湖南藥物誌》中說它能“治昏眩”。尤其是對肝陽上亢眩暈者,包括高血壓病 、高脂血症所引起的昏眩,最為適宜。民間也常用以炒黃,水煎代茶飲。【P497】 此外,虛證眩暈者還宜選食銀耳、蜂乳、燕窩、大棗、山藥、薺菜、牛奶以及禽蛋類、豆製品類、食用菌類等;實證眩暈者還宜選食絲瓜、冬瓜、瓠子、黃瓜、萵苣、綠豆芽、金針菜、空心菜、茭白、槐花等。

忌食物品


眩暈之人應根據各自症情忌食下列食品。 蜂蜜 - 性平,味甘,雖有補中益氣的作用,但有黏膩壅滯之弊。因此,體虛眩暈者食之頗宜,但痰濁中阻眩暈之人則忌食之。 大棗 - 性溫、味甘,能補氣益血,氣血不足眩暈者相宜。但大棗滋膩助痰。 《醫學入門》中認為“多食動風”。對痰濁中阻眩暈者,食之則加重痰濕,故當忌之。 辣椒 -《食物宜忌》說它“辛苦,大熱”,故易耗陰助熱上火。 《藥性考》中指出:“辣椒,多食眩旋,”動火故也。說明對肝陽上亢,肝火過旺,包括高血壓病的眩暈者,應忌食之。 荔枝 - 性溫,味甘酸。 《玉楸藥解》認為:“荔枝,甘溫滋潤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中曾說:“火病人尤忌之。”古人還認為:食荔枝肉過多會醉人,有頭昏、 噁心、乏力感,這是由於吃得太多,在體內引起糖代謝紊亂。因此,對肝火眩暈和痰濁眩暈之人,法當忌食。 黃精 - 《本草便讀》中記載:“黃精,為滋膩之品,若脾虛有濕者,不宜服之,恐其膩膈也。”《本草正義》亦說:“有濕痰者弗服。”因此,痰濁中阻,清陽不升之眩暈者,切勿食之。【P498】 芥菜 - 雖有豁痰利氣作用,但易生熱助火。 《本草衍義》中說:“多食動風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亦云;“久食則積溫成熱,辛散太甚,耗人真元,肝木受病,昏人眼目。”因此,肝火內熾,肝陽上亢眩暈者忌食。 檳榔 - 為破氣耗氣食物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早有告誡:“病屬氣虛者忌之。凡陰陽兩虛,中氣不足,…悉在所忌。”故凡氣血不足,體弱之人的眩暈者,切勿服食。 蘿蔔纓 - 即蘿蔔葉。能理氣、消食,又易耗氣傷正。所以,《飲片新參》中告誡:“氣虛血弱者禁用。”因此,體弱多病,氣血不足眩暈者,法當忌之。 荷葉 - 性平,味苦澀 ,雖能“上清頭目之風熱,止眩暈”的功效,但對氣血不足眩暈者,又當忌之。正如《本草從新》所言:“升散消耗,虛者禁之。” 此外,體虛眩暈者還應忌食薑、辣椒、胡椒、桂皮、蘿蔔、茶葉等辛辣香燥、破氣耗氣之物;痰濕型眩暈者還應忌食桂圓、黃芪等滋膩助濕生痰之品;肝陽型眩暈者還應忌食辣椒、肉桂 、人參、 川芎等甘溫辛辣助熱上火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