咯血

咯血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或肺組織出血,經口咯出。咯血量多少隨病因和發病的性質而不同,少則痰中帶血,一天咯血量小於100毫升,稱為小量咯血;多則大口湧出,出血量在500毫升以上,稱為大量咯血100~500毫升者為中等量咯血。咯血的病因主要由支氣管疾病和肺部疾患所引起,如肺結核、 支氣管擴張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癌、肺部感染 、塵肺、肺吸蟲病等。中國傳統醫學認為,咯血是因肺有燥熱,傷及肺系之脈絡,或因肺腎陰虧,陰虛火升所致。

宜忌原則


對咯血之人,在查明病因 ,對症治療的同時,飲食宜忌也頗重要。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,咯血者宜吃具有清肺熱、養肺陰、潤肺燥、滋陰降火作用的食品,宜吃新鮮綠色蔬菜及水果、豆類等清淡、甘涼、滋補的食物。忌吃一切辛辣刺激動火之品,忌吃炒炸熏烤之物,忌吃海腥發物等。【P323】

宜食物品


對咯血之人,在用藥物積極治療的同時,宜吃下列食品輔助治療。 百合 - 性平,味甘,可以補中益氣、潤肺止咳,對體虛肺弱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結核、支氣管擴張和肺癌的咳嗽咯血者,有較好的止咳止血的食療效果。古代《濟生方》中的百花膏,《慎齋遺書》中的百合固金湯等,都是治療痰中帶血和咯血的有效名方,均以百合為主藥。 《衛生簡易方》中介紹:“治肺病吐血:新百合搗汁,和水飲之,亦可煮食。”民間中對肺病咳嗽咯血之人,多用鮮百合100克,剝開洗淨後,放入沙鍋內,加入清水一大碗,再放進白糖或冰糖50克,蜂蜜30克,用大火燒開後,轉為小火慢煨15分鐘,放入桂花少許,晾涼服食。亦可用百合同糯米、冰糖煮成百合粥食用,對咯血者亦宜。 銀耳 - 有滋陰、潤肺、生津的作用,適宜肺癆咳嗽、痰中帶血者食用,對肺結核咯血和肺癌咯血者尤宜。 《增訂偽藥條辨》中記載:“治肺熱肺燥,乾咳痰嗽、衄血、咯血、痰中帶血。 ”凡體虛咯血者皆宜食之。民間常用銀耳燉冰糖,或者用銀耳與蜂蜜一同燉食。【P324】 燕窩 - 《本經逢原》中說:“燕窩,今人以之調補臟勞,咳吐紅痰,每兼冰糖煮食,往往獲效。”因為燕窩有養陰潤燥、益氣補虛的功效,正如《本草再新》所載:大補元氣,潤肺滋陰,治虛勞咳嗽,咯血吐血。無論老年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肺結核的咯血食之均宜。民間還有用燕窩同中藥白芨各6克,慢火燉至極爛 加冰糖適量再燉,每日早晚各食一次,更能增強止咯血的效果。 藕 - 據《日用本草》記載:“藕,清熱除煩,凡嘔血,吐血、瘀血、敗血,一切血症宜食之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中亦說:“藕,生者甘寒,能涼血止血,除熱清胃,故主消散瘀血,吐血,口鼻出血。”清代著名食醫王孟英也認為:“若陰虛、肝旺、內熱、 血少及諸失血證,但日熬濃藕湯飲之,久久自愈,不服他約可也。”尤其是對支氣管擴張和肺結核咯血者,最為適宜。《良朋匯集》中介紹一法:用白蓮藕搗爛取汁500克,人乳、白蜂蜜各120克, 一同攪勻,放入鍋蒸約20分鐘 ,早晚各服1盅。 梨 - 有清熱、潤燥、生津的作用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就說:“梨汁潤肺涼心,消痰降火。”對肺熱咳血,或陰虛火旺的肺癆咯血者,最為適宜。對肺癌、喉癌者咯血,亦宜食用。民間多將生梨製成梨膏,即用梨適量搗汁熬膏,加蜂蜜調勻,每次取1~2匙,以熱開水調服。 《本經逢原》中曾記載:一婦鬱鬱成癆,咳嗽吐血,右側不得貼席者半年,或令以梨汁燉熱服盞許,即時吐稠痰結塊半盂,是夜便能向右而臥,明日復飲半盞,吐痰如前,以後飲食漸增。 枇杷 - 性涼,味甘酸,能潤肺、生津、下氣,可以治療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煩渴的病症。 《滇南本草》載:“枇杷治肺痿癆傷吐血。”《本經逢原》中還說:“必極熟,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。 ”故食枇杷,宜熟透後食用,或熬枇杷膏服食。【P325】 柿餅 - 為柿子經加工而成的餅狀食品,有白柿、烏柿兩種。能潤肺止血,可治吐血、咯血。 《本草綱目》云:“白柿治反胃、咯血、血淋、痔漏下血。”柿餅治咯血,元代名醫朱丹溪曾介紹一法:“痰嗽帶血,青州大柿餅,飯上蒸熟批開,每用一枚,摻真青黛一錢,臥時食之,薄荷湯下。” 橄欖 - 《本草再新》中記載:“橄欖平肝開胃,潤肺滋陰,消痰理氣,止咳嗽,治吐血。”對急慢性氣管炎或支氣管擴張或肺癌病人咳嗽咯血者,宜食之。 《四川中藥誌》介紹“橄欖露”,用於咳嗽咯血之人,其方法是用橄欖500克,去核加水浸2小時•用蒸餾法取露,每次飲服20毫升,1日3次。 荷葉 - 適宜各種出血之人服食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就記載:“荷葉治吐血、咯血、衄血、下血、溺血、血淋、崩中、產後惡血、損傷敗血。”咯血之人宜用荷葉泡茶飲,也可用《經驗方》中的方法:“治吐血咯血:荷葉焙乾,為末,米湯飲下。”《肘後方》中亦云:“治吐血不止:經霜敗荷葉,燒存性,研末,新水服二錢。”明•李時珍的食法是:“嫩荷葉七個,擂水服。” 蠶豆花 - 性平,味甘,有涼血止血的功效,咯血者宜食之。 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記載:“蠶豆花止血,治各種內出血。”《現代實用中藥》亦說:“治吐血,咯血。”並介紹其用法為:“治咳血;蠶豆花三錢,水煎去渣,溶化冰糖適量,一日二、三回分服。” 蘆根 - 性寒,味甘,能清肺熱、生津液、止煩渴。尤其適宜肺熱咯血,如肺炎、 肺膿瘍、 肺癰、急性支氣管炎咯血者食用。近代名醫張錫純評價說:“其性涼能清肺熱,中空能理肺氣,而又味甘多液,更善滋養肺陰。” 白茅根 - 性寒,味甘,有涼血、止血、清熱的作用。中醫認為:“血熱則妄行。溢出上竅為吐、為咯、為鼻衄、齒衄, 涼血和血,則諸證自除”(出自《本草經疏》)。 “白茅根生肺津以涼血,為熱血妄行上下諸失血之要藥(出自《本草求原》)。所以,對肺熱咳嗽咯血吐血者尤為適宜。【P326】 白蘿蔔 - 據《四聲本草》說:“能消痰止咳,治肺痿吐血。”民間對咯血吐血者,常用白蘿蔔汁同鮮藕汁各30毫升,調勻飲服,1日2次。 由此可見,蘿蔔對肺病咯血,包括肺癰、支氣管擴張、肺痿、肺結核,以及肺癌咯血者均宜。 蕺菜 - 俗稱魚腥草。適宜肺熱咳嗽,咯痰帶血,包括急性支氣管炎、大葉性肺炎、支氣管擴張、肺結核,以及肺癌、肺膿瘍之人咳痰咯血者食用。 《滇南本草》有載:“蕺菜治肺癰咳嗽帶膿血。”民間多用鮮蕺菜洗淨,炒作菜吃。 石耳 - 能養陰,止血,適宜支氣管擴張咯血和肺結核咯血。 《飲片新參》中說:“石耳清肺養陰,治勞咳吐血。”民間常用石耳15克,鴨蛋1個,同煮食用。 花生 - 性味甘平,能潤肺養肺。據現代研究,花生中所含的維生素K是一種凝血素,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,特別是花生衣的止血效果比花生大50倍。因此,對咯血之人常食頗宜,有止血的食療食養效果。【P327】 馬蘭頭 - 性涼,有清熱,消炎,止血的作用。 《本草正義》中指出:“馬蘭,能專入血分,止血涼血,尤其特長。”馬蘭適宜各種出血病人,肺結核或支氣管擴張咯血者,食之亦宜。民間常用鮮者搗汁飲或煎服。 白果 - 有斂肺氣,定喘咳的作用,也適宜肺結核咯血者服食。據臨床報導:在中秋節前夕,將半青帶黃的白果採下後即用生菜油浸泡在瓶內,浸至100天后即可食用,以越陳越好,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,飯前食下,一般連食1~3個月,對肺結核咯血可見不同程度好轉。 黃精 - 性平味甘,有補中益氣,潤肺生津的作用。尤其是肺結核咯血咳血之人,食之最宜,既能治療肺結核病,又能止咯血。 《閩東本草》中就曾介紹:“治肺癆咳血:鮮黃精根頭二兩,冰糖一兩,開水燉服。” 沙參 - 有養陰清肺作用,無論南沙參或是北沙參,肺熱咯血者皆宜,包括支氣管擴張咯血,支氣管炎咳血或肺結核咯血,食之皆宜。 《飲片新參》中就曾指出:“北沙參養肺胃陰,治勞咳痰血。南沙參清肺養陰,治虛勞咳嗆痰血。” 西洋參 - 性涼,味甘微苦,能益肺陰,清虛火。 《本草從新》說得好:“補肺降火,生津液,虛而有火者相宜。”故凡肺有虛熱虛火而咯血者,食之最宜。 《本草求原》中指出:“西洋參惟火盛傷氣;咳嗽痰血者宜之。”《本草再新》亦云:“治肺火旺,咳嗽痰多,氣虛呵喘,失血。 〞【P328】

忌食物品


凡咯血之人,應當忌食下列食物。 胡椒 - 大辛大熱 ,純陽之物,辛走氣,熱助火,咯血之人切忌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指出:“多食動火燥液,耗氣傷陰,故陰虛內熱血證皆忌之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亦告誡:血有熱,與陰虛發熱,咳嗽吐血,.....…切勿輕餌,慎之慎之。 ”咯血多為肺經有火,自當忌食。 花椒 - 俗稱川椒,性溫辛辣之物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認為:“肺胃素有火熱,⋯⋯咸不宜用;一切陰虛火盛,火熱上沖,⋯⋯⋯衄血,咯血,吐血等證,法所咸忌。”因此,無論支氣管擴張咯血,或是肺結核咯血,均當忌食之。 生薑 - 性溫味辛,為最常用的調味食品。《本草經疏》中說:“陰虛咳嗽吐血,⋯⋯法並忌之。”清代著名食醫王孟英亦說:“陰虛內熱血證均忌之。”咯血皆為肺病,陰虛內熱者居多,故咯血者皆忌食生薑。【P329】 桂皮 - 性熱味辣,為常用調味食品,有助熱上火之弊。 《四川中藥誌》指出:“陰虛有火者忌服。咯血之病多屬肺經有火,故當忌食。此外,肉桂與桂皮性味作用相同,亦為助火動血之品。《本草經疏》告誡:“陰虛吐血咯血,鼻衄齒衄,汗血,⋯⋯法並忌之。 ”無論何種出血之病,皆當忌食肉桂,咯血者亦然。 人參 - 性溫,味甘微苦,大補氣血,易助熱上火。常食之極易出現咯血或鼻出血,年輕體壯之人尤為易見。 《本草集要》中說得明白:“陰虛火動,勞嗽吐血咳血等證勿用之。蓋人參入手太陰,能補火,故肺受火邪者忌之。”咯血之人多為肺經有火,或陰虛內熱,故凡咯血之人,切忌服食。 荔枝 - 性溫,味甘酸,易上火助熱,陰虛火旺的咯血者,法當忌之。 《食療本草》早就指出:“多食則發熱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中亦告誡:“鮮者食多,即齦腫口痛,或衄血,火病人尤忌之。”咯血者多肺經有熱,或是陰虛內熱,故當忌食。 櫻桃 - 性溫味甘,《日用本草》認為:“其性屬火,能發虛熱喘嗽之疾。”《飲食須知》中還說:“過食太多,發肺癰肺萎。”所以,肺熱有火的咯血之人,自當忌食之。 龍眼肉 - 性味甘溫,多食易上火,生內熱。 《本草匯言》中曾有告誡:“桂圓甘溫而潤,肺受風熱,咳嗽有痰有血者,又非所宜。”無論支氣管擴張咯血,或肺部感染咯血,或肺結核陰虛火旺咯血者,皆當忌食。 砂仁 - 性溫味辛,既是中藥,也是調味香料。 《本草正義》認為砂仁“其氣辛燥而動血〞。 《藥品化義》中告誡:“肺有伏火忌之。”咯血者多肺有伏火或陰虛內熱,故當忌食。【P330】 楊梅 - 性溫,易助熱上火,促使咯血加劇。如《本經逢原》中指出:“血熱火旺之人不可多食,恐動經絡之血而致衄也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也認為“多食動血”。所以,凡血熱有火所致的咯血咳血吐血,包括鼻出血、牙齦出血之人,皆當忌食之。 胡桃仁 - 性味甘溫,能補腎,溫肺,益命門之火。因火熱出血之病皆當忌食之。正如《本草經疏》所言:“胡桃,肺家有痰熱,命門火熾,陰虛吐衄等證皆不得施。”因此,肺熱火熾的咯血者,切勿食之。 此外,咯血之人還當忌吃辣椒、茴香、八角、丁香、蓽撥、蓽澄茄、草荳蔻、食茱萸、肉蓯蓉、鎖陽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