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衄(流鼻血)
鼻衄屬傳統醫學中的衄血證之一,是指鼻孔流血不止,或動輒鼻中出血,反復發作,俗稱“沙鼻子”。中醫認為,引起鼻衄的主要原因有三:一為肺熱,二為胃熱,三為肝火。肺熱者鼻燥而衄,口乾,咳嗆少痰,舌紅。胃熱者鼻衄,口渴引飲,欲飲冷水,鼻燥口臭,煩躁,舌紅苔黃。肝火者鼻衄,兼頭痛眩暈,口苦易怒,目赤有眵,舌紅。
宜忌原則
鼻衄之因,責之於火,肺火旺者宜吃具有洩肺清熱作用的食物,胃火盛者宜吃具有清胃涼血作用的物品,肝火旺者宜吃具有清肝瀉火作用的食物。凡鼻衄之人,均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忌吃溫熱助火的食物,忌吃煎炸爆炒之類香燥的食品,忌吃海腥發物之類。
宜食物品
鼻衄患者宜選食以下食品。 馬蘭頭 - 是一種季節性野生佳蔬,性涼,有清熱涼血止血作用。 《日華子本草》載:馬蘭“止鼻衄,吐血⋯⋯⋯”。《本草正義》中還說:“馬蘭,最解熱毒,能專入血分,止血涼血,尤其特長。 ”《福建民間草藥》曾介紹:“治衄血不止:鮮馬蘭一握,用第二次淘米水洗淨,搗爛取自然汁,調等量冬蜜加溫內服。民間習慣用馬蘭頭 50~100 克煎服或如常法炒菜吃。也有用馬蘭頭同青殼鴨蛋同煮,煮熟後碎其殼再煮至鴨蛋呈黑色,吃蛋喝湯,凡鼻衄之人均宜食用。 菊花腦 - 性涼,味甘,江蘇南京地區常作夏令菜蔬,具有清肝火、解暑熱、涼血的作用,肝火鼻衄之人食之最宜。民間多用菊花腦煎湯或炒食,頗有裨益。肺熱胃火鼻衄者,食之亦宜。 蘿蔔 - 性涼,味甘辛,有化痰熱、清肺火的作用,故肺熱鼻衄者食之最宜。【P667】民間多用白蘿蔔絞汁頻飲,或直接生食為宜。 蘿蔔纓 - 即蘿蔔新鮮嫩葉,鼻衄者宜食用。據《中醫效方精選》中記載:“患者金清圃,25 歲,患鼻出血,時發時止,終不斷根,後用鮮蘿蔔梗葉,煎服數次而愈。 鮮藕 - 據崔禹錫《食經》記載:“藕主煩熱鼻血不止。”藕性涼而味甘,生用有清熱、涼血、散瘀 、止血的功效。如《本草經疏》中說:“藕,生者甘寒,能涼血止血,除熱清胃,故主消散瘀血,吐血,口鼻出血…”。尤以胃熱鼻衄者最宜,肺熱肝火鼻衄者亦宜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曾說:“若陰虛、肝旺、內熱、血少及諸失血證,但日熬濃藕湯飲之,久久自愈,不服他藥可也。” 藕節 - 藕的節疤有很好的止血作用,是中醫最為常用的止血之品,可用之於多種衄血病症。 《藥性論》云:“藕節搗汁,主吐血不止,口鼻並皆治之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中就介紹:“治鼻衄不止:藕節搗汁飲。”凡鼻孔出血之人,皆宜用藕節疤煎水代茶飲用。 西瓜 - 性寒,味甘,凡鼻衄者宜多吃西瓜,尤其是胃熱鼻衄者最宜。因為西瓜有清熱、生津、除煩、止渴作用。 《丹溪心法》云:“治口瘡甚者,用西瓜漿水徐徐飲之。”口瘡多屬胃熱過盛所致。胃熱鼻衄也責之於陽明胃火過旺,故鼻孔出血不止者宜多食西瓜。《滇南本草》還說:“西瓜治一切熱症。”這是因為西瓜性屬大涼的緣故,所以,肺熱肝熱而鼻衄者亦宜食用西瓜。鼻衄之人也宜吃西瓜籽,據王楨先生介紹,患者王某某,31 歲,為大同市口泉三礦工人,每每上火必流鼻血,囑以生西瓜子1把,煎水1碗,1次服下,血止而愈。 地瓜 - 俗稱涼瓜。性涼,味甘。 《陸川本草》說它;“生津止渴,治熱病口渴。”《四川中藥誌》還認為地瓜“止口渴,【P668】解酒毒。 ”由於地瓜性涼,又有清熱,生津,除煩渴的作用,所以對胃熱鼻衄者,宜生食或搗汁飲。 荸薺 - 性寒,味甘,入肺,胃經,有清熱、生津作用。 《日用本草》稱它:“瀉胃熱”。凡肺熱和胃熱過旺而致鼻孔出血者,最宜食之,生吃、絞汁飲皆可。 白菊花 - 性涼,味甘苦,最能平肝火,清暑熱,民間常在夏季用白菊花泡茶飲,尤其是炎夏天氣之季,肝火偏旺之人,鼻孔出血不止、血色鮮紅、頭昏頭暈、口舌作苦、性情急躁者,常飲菊花茶,最為適宜。 鮮荷葉 - 有止血作用,多種出血之人均宜食之。 《本草綱目》載:荷葉“治吐血、咯血、衄血、下血、溺血、崩中.......。” 凡鼻孔出血者,宜用荷葉煎水代茶。 米醋 - 古稱苦酒,有散瘀、止血作用、凡鼻衄者皆宜。唐•孫思邈《千金方》中早有用食醋“治鼻血出不止”的記載。《新醫學》1975 年7期中也介紹用醋治療鼻衄的方法:鼻孔出血不止者,先服冷鹽開水 1碗,(約300毫升,內含食鹽5克),間隔2~3分鐘後再喝米醋 200 毫升,如法早晚各服1次,連服3天。經49 例治療觀察,效果良好。 石耳 - 為江西廬山土特產,明•李時珍曾稱讚:“廬山亦多,狀如地耳,作菇,勝於木耳,佳品也。”它性平,味甘,有養陰、清熱、止血作用。 《日用本草》還說它“清心,養胃,止血。”葉橘泉教授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中介紹,“鼻衄,石耳15克,鴨蛋1個同煮,喝湯吃蛋 。”【P669】 鮮地黃 - 又稱鮮生地。性寒,味甘苦,既是中藥,也可食用,有清熱、生津、涼血、止血之功,尤以肺熱鼻衄和肝火鼻血不止者最宜。 《別錄》云:“⋯⋯⋯鼻衄吐血,皆搗飲之。”《本草新編》中還說:“生地,涼頭面之火,清肺肝之熱,熱血妄行,或吐血,,或衄血,或下血,宜用之為主。” 以搗取鮮生地自然汁飲用為佳。 胖大海 - 性涼,味甘淡,能清熱 瀉肺火、利咽喉,對肺熱鼻衄者宜之。 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就說它:“治一切熱症勞傷吐衄下血。” 對肺熱偏旺而鼻孔出血之人,宜用胖大海開水浸泡當茶頻飲。 白茅根 - 性寒,味甘,有涼血、清熱、止血、利尿之功,凡鼻衄之人食之最宜。 《本草綱目》載:“止吐衄諸血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亦云:“血熱則妄行,溢出上竅為吐、為咯、為鼻衄、齒衄,涼血和血,則諸證自除。”治鼻孔出血,古代醫家亦多用之。 《婦人良方》載:“治血熱鼻衄:白茅根汁一合,飲之。”《聖惠方》也介紹:“治鼻衄不止:茅根為末,米泔水服二錢。” 槐花 - 洋槐的花蕾及嫩葉皆可食。性涼,味微苦,有清熱、涼血、止血、瀉肝火的作用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炒香頻嚼,治失音及喉痺,又療吐血、衄。”尤以肝火鼻衄者食之最宜。據現代研究,槐花對毛細血管能保持正常抵抗力,減少血管通透性,可使脆性血管恢復彈性,並有抗炎作用。民間常用鮮槐花炒煠作菜食之。 落花生 - 性平,味甘。據現代研究,它適宜各種出血性疾病患者,這是由於花生中所含的維生素K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,特別是花生衣,止血效果更加顯著。因此,凡鼻腔經常出血者,宜常食之,尤以鹽水煮花生更為適宜。 蕹菜 - 性寒,味甘,對血熱所致的多種出血證皆宜。 《嶺南採藥錄》中曾介紹:“治鼻血不止:蕹菜數根,和糖搗爛,沖入沸水服。 ”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也說:“鼻出血:連根蕹菜和白蘿蔔一同搗爛,絞汁一杯,以蜂蜜調服。 ”這說明鼻衄之人宜多吃蕹菜。 蕪菁 - 俗稱大頭菜。性平,能消食、下氣。根據前人經驗,鼻衄之人食之亦宜。如《十便良方》中就曾介紹:“治鼻中出血:諸葛菜,生搗汁飲。”諸葛菜即是蕪菁的異名。 此外,鼻衄者還宜食用綠豆、綠豆芽、梨子、蘋果 、柿子、柿餅、枇杷、草莓、羅漢果、茭白、莧菜、芹菜、金針菜、金花菜、 薺菜、枸杞頭、冬瓜、絲瓜、生黃瓜、苦瓜、番茄、蒓菜、蕺菜、瓠子、菜瓜、地耳、金銀花、青菜、黑木耳等。
忌食物品
鼻衄之人忌吃下列食物。 爆米花 - 香燥耗津傷陰之物,清代食醫王孟英曾說:“炒米雖香,性燥助火。”鼻衄多為肺熱胃火或肝火為患,爆米花性熱助火,法當忌食。 荔枝 - 性溫熱,多食易助熱上火動血,加重或促使鼻出血的病情。如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鮮者食多,即衄血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亦載:“多食發熱,動血,凡上焦有火者忌之。鼻衄多屬上焦肺熱所致,故切忌多食。 楊梅 - 性溫,有助熱上火動血之弊,食之過多會導致或加重鼻出血。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認為:“多食動血。”《本經逢原》中還指出:“血熱火旺之人不宜多食,恐動經絡之血而致衄也。”因此,經常鼻出血者,切忌多食。【P671】 龍眼肉 - 又稱桂圓肉。性溫熱,味甘甜,黏糯滋膩,易助熱上火。 《藥品化義》就曾指出:“甘甜助火,若心肺火盛,皆宜忌用。”《本草匯言》還說:“肺受風熱,又非所宜。 ”故風熱鼻衄或肺火鼻衄,皆當忌食。” 胡桃仁 - 性溫,味甘,能補腎,益命門之火,凡屬陰虛火旺的疾病皆當忌食之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說得好:“肺家有痰熱,命門火熾,陰虛吐衄等證皆不得施。”因此,鼻孔流血者應當忌食之。 胡椒 - 大辛大熱的刺激性食品,古代醫家認為“多食動火灼液,耗氣傷陰”。 《本草經疏》還指出:“胡椒,其味辛,氣大溫,血有熱,陰虛發熱,熱氣暴衝,鼻衄等證,切勿輕餌,誤服之,能令諸病即時作劇,慎之慎之。”鼻衄多為血熱或肺熱上沖,所以,法當忌食。 砂仁 - 性溫,味辛,乃民間常用的調味食品,有芳香開胃之功。但又有香燥助熱上火之弊。 《藥品化義》中指出:“肺有伏火忌之。”《本草正義》還認為砂仁“辛燥而動血”。所以說,鼻衄之時切勿多食。 花椒 - 為常用的芳香調料食品,其味辛,性溫熱,易動火傷陰,辛燥動血。凡一切火熱之症,皆當忌食。正如《本草經疏》所告誡:“一切陰虛陽盛,火熱上沖,衄血⋯等證,法所咸忌。”肺火鼻衄者,亦當禁忌食用。 桂皮 - 即中藥肉桂。為大辛大熱的調味食品,能補火壯陽,有性熱助火,燥烈傷陰,辛散動血之弊,凡出血性疾病,概當忌食。明代名醫繆希雍就曾告誡:“血崩血淋尿血,陰虛吐血咯血,鼻衄齒衄,汗血,⋯⋯法並忌之。”誤食之,勢必加重鼻孔出血 ,切忌切忌。 人參 - 為溫補性強壯食物,能大補氣血,身體健壯的青少年,多食久食也有上火出血之弊,而肺胃火熱,鼻孔出血之人,則更當忌食。正如《藥品化義》所言:“若脾胃熱實,肺受火邪,失血初起,⋯⋯皆不可用。” 此外,凡鼻衄之人還應當忌吃生薑、芫荽、香椿頭、芥菜、芥末、茴香 、丁香、油炸花生、炒黃豆、肉蓯蓉 、黃芪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