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音

聲音不揚,甚至嘶啞不能出聲,稱為失音,古代又稱“瘖”“暴瘖”“音瘖”“久瘖”“聲啞”“音 啞”。引起失音的常見原因,屬於實證的,有風寒與痰熱之分,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急性喉炎所致,稱為“暴瘖”,多半由於感染了細菌、病毒而致使喉部黏膜和聲帶充血、水腫,使之活動受限,出現暫時性的聲音嘶啞;屬於虛證的,又有肺燥與腎虛之別,相當於西醫的慢性喉炎,這是由於聲帶慢性充血,喉肌活動受限,聲帶閉合不全,呈現間歇性或持續性嘶啞。

宜忌原則


中醫認為,暴瘖(急性失音)屬實,緣於風寒客熱,宜吃具有宣散風寒,或疏風清熱,清瀉肺火作用的食物。久瘖(慢性失音)屬虛,由於內傷精氣,肺腎陰虛,故宜吃具有滋陰填精、養肺潤喉作用的物品。凡失音之人,均忌吃辛辣、烘烤煎炒、油膩的食物。

宜食物品


失音患者,要根據病情,選擇下列宜食物品。 梨子 - 性涼,味甘多汁,有清熱、生津、潤燥、化痰的作用,對痰熱失音者尤宜,肺燥陰傷者失音亦宜。 《食療本草【P673】》中記載:“卒闇風失音不語者,生搗汁一合頓服之,日再服。”民間有用雪梨3個,搗爛,加蜂蜜 50克,水煎後1日2次分服,治療聲音嘶啞。 無花果 - 含豐富的營養成分,供食用,有清肺熱 理氣化痰和健胃的作用。 《福建中草藥》中介紹:“治肺熱聲嘶:無花果 15 克,水煎調冰糖服。” 聲音嘶啞時,用冰糖煎無花果,有去火消啞的功效。 羅漢果 - 性涼,味甘,有較好的清肺化痰、養陰生津、利咽開音的效果。對失音之人,宜用羅漢果1個,切片,水煎,待冷後,頻頻飲服。對演員、教師、 廣播員 等保護發音器官,防治失音,宜用羅漢 果切碎,泡水代茶,常飲有效。 胖大海 - 性涼,味甘淡,具有清熱、潤肺、利咽的作用,適宜風熱或肺熱失音者食用。 《慎德堂方》中載有治療失音的方法:“用胖大海五枚,甘草一錢,燉茶飲服,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許。”四川成都同仁堂治聲音嘶啞,是用胖大海與蜂蜜放入杯內,加開水,蓋上蓋,焐3~5分鐘,再將蜂蜜拌勻,代茶飲。 生薑 - 性溫,味辛,尤善宣散風寒之邪。並有化痰作用,適宜外感風寒而致失音者食用。可用生薑汁少許,同鮮蘿蔔汁適量飲服;也可用老薑 10克,洗淨後切絲,放入大茶杯內,加開水,蓋上杯蓋,泡5分鐘左右,再加入紅糖約15 克,攪勻趁熱飲服。 蘿蔔 - 性平,味甘,有化痰熱的作用,適宜痰熱失音者服食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有載:“蘿蔔治咳嗽失音。”《普濟方》中亦說:“治失音不語,蘿蔔生搗汁,入薑汁同服。” 《食物療法》還介紹:“治聲啞失音:白蘿蔔1個,皂角3 克,水煎,吃蘿蔔喝湯。” 薄荷 - 性涼,味辛,善去頭面風熱之邪,適宜外感風熱所致的失音者煎水代茶飲。 《藥品化義》中說:“薄荷,味辛能散,性涼而清,通利六陽之會首,祛除諸熱之風邪。善行頭面,用治失音。” 鮮石斛 - 有生津、 養陰、清熱、利咽的功效。 《本草通玄》中載:“古人以此代茶,甚清膈上。”這對風熱或肺熱陰傷的失音,最為適宜。據《中國中醫藥報》報導,中國著名播音員宋世雄,根據北京中醫學院劉渡洲教授的推薦,常飲石斛茶保護嗓子,頗為有益。也可用新鮮石斛片,含口內,慢嚼細咽,失音或音啞者宜之。 沙參 -《本草從新》中記載:沙參“專補肺陰,清肺火。”對肺熱失音或陰虛咽乾失音者,無論南沙參或是北沙參,均宜選用。可用沙參 5~10 克,同冰糖適量,煎水代茶,頻頻飲服。經常聲音嘶啞之人,多為肺陰不足,特別是教師、歌唱演員、廣播員,講話過多或聲帶過度疲勞所致,感到口液缺乏,說話氣力不足,聲音發啞,常飲沙參茶,對恢復聲帶疲勞,防治嘶啞,有很好效果。 百合 - 性平,味甘微苦,能養肺陰、潤肺燥、清肺熱,適宜久瘖之人食用。新鮮百合可蒸可煮,可製甜羹,亦可煮粥 ,或曬乾研粉,同冰糖調服。 白木耳 - 有滋陰、潤肺、生津、補虛的作用。適宜體質衰弱、久病肺虛、陰傷咽燥而失音久瘖者食用。可用白木耳泡發後,同冰糖燉至稀爛,空腹食之。 枸杞子 - 適宜肺腎陰虛之久瘖者食用。它有滋腎水、養肺陰、補虛損的功效,經常咽乾聲啞、反復發作,或者教師、播音員、演唱家等,用枸杞子泡茶,頻頻飲服,頗有益處。 綠豆芽 - 性寒,味甘,善能清熱,風熱感冒聲音嘶啞或失音者宜食。民間有用新鮮綠豆芽500克,洗淨,用潔淨的紗布絞擠取汁,調入適量白糖頻飲代茶。【P675】 李子 - 性平,味甘酸,能清熱、生津、潤喉,失音之人食之頗宜。可用鮮李子適量,同冰糖一並燉食,有潤喉開音的作用。 葡萄 - 性平,味酸甘,能補氣血、生津液。根據馬文飛《食物療法》中介紹:“治聲音嘶啞:葡萄汁 1盅,甘蔗汁1盅,混合,溫開水送服,1日3次。” 這說明患有失音者,食之亦宜。 草莓 - 性涼,味酸甜,有清熱解暑、潤肺利咽的作用。所以,對暑熱或風熱音啞以及肺熱失音之人,食之頗宜。尤其是夏季聲音嘶啞,甚至失音者,宜頻食之。 槐花 - 又稱槐米。性涼,味微苦,有清熱作用。 《本草求原》中說它“為涼血要藥”。 《醫林纂要》認為它能“泄肺逆,瀉心火,清肝火”。明•李時珍還曾介紹:“炒香頻嚼,治失音及喉痺。”所以,凡失音緣於風熱,肺熱或肝火者,食之最宜,除“炒香頻嚼”外,煎水代茶亦妙。 《世醫得效方》中還曾介紹“治中風失音:炒槐花,三更後仰臥嚼咽。”這是由於槐花又有用於預防中風的作用。 此外,失音者還宜分別寒熱與虛實而選擇食用荸薺、豆腐 、蘆根、金銀花、桑椹子、綠豆、紫蘇、橄欖、甜橙、萵筍、金橘、金橘餅、柿子、柿餅、枇杷、蘋果、甘蔗、燕窩、蜂乳、菊花腦、冬瓜、絲瓜、白菊花、西洋參、西瓜 、香蕉等。

忌食物品


失音之人忌吃下列食物。 胡椒 - 大辛大熱的刺激性調味食品,中醫認為“辛走氣,熱助火”,此物氣味俱厚,凡咽喉口腔疾患皆當忌食。清代食醫王孟英還指出,胡椒“多食動火燥液,耗氣傷陰”。因此無論是急性或是慢性失音者,均不宜食。【P676】 肉桂 - 俗稱桂皮。性熱,味辛,屬辛辣刺激、香燥溫熱的調味食品。有益火溫里之功,但同時又有辛甘大熱動血、燥烈傷津耗液之弊。失音之人,不宜多吃,正如明代醫家繆希雍指出:“失音不語,法並忌之。” 此外,失音之人忌食物品應分別對待,如風寒感冒引起的失音,忌吃生冷性寒或油膩斂澀之物,忌吃梅子、石榴、大棗、龍眼肉、荔枝、糯米等;痰熱失音或風熱外感失音者,忌吃助熱生痰食品,忌吃龍眼肉、荔枝、大棗、 辣椒、花椒、茴香、丁香、砂仁、生薑等;肺燥腎虛的慢性失音者,忌吃溫熱燥烈,助火傷陰食品,忌吃桂皮、花椒、胡椒、丁香 、八角等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