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瘡
口瘡即復發性口腔潰瘍。患者經常在口腔黏膜、舌面、舌尖或舌下出現或大或小的潰瘍面,異常疼痛,十分苦惱,反復發作,遷延難愈。
宜忌原則
傳統醫學認為,口瘡多為陽明胃火內盛,或少陰心火獨旺,所以,在飲食上,適宜吃清淡食品,宜吃性涼食物,宜吃具有清熱祛火,生津養陰作用的食物;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忌吃煎炒烘烤、容易上火的食物,忌吃性屬溫熱助陽的食物。【P677】
宜食物品
口舌生瘡者宜吃以下食物。 柿霜 - 為製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。性涼,味甘,能清熱,對口舌生瘡者有治療作用。 《本草綱目》云:“清上焦心肺熱,治咽喉口舌瘡痛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中也說:“柿霜,其功長於清肅上焦火邪。”《本經逢原》還說:“乾柿白霜,專清肺胃之熱。”所以,心胃火盛的口舌生瘡者,食之尤宜。 柿子 - 性大涼,味甘澀。崔禹錫《食經》載“主口焦舌爛。 ”柿子有清熱、瀉火、潤燥、止渴的作用,對口舌生瘡者頗宜。 西瓜皮 - 又叫西瓜翠衣、西瓜青,為西瓜最外層的果皮。性涼,味甘,能清熱、利小便,使心火下行,治口舌生瘡。可用新西瓜皮做菜,或煎水代茶飲。 西瓜 - 性寒,味甘,有清熱、瀉火、止渴、利尿作用,口舌生瘡者最宜食用。 《丹溪心法》中曾說:“治口瘡甚者,用西瓜漿水徐徐飲之。”古人稱西瓜汁為“天生白虎湯〞專瀉陽明胃火。 《本經逢原》中還說:“西瓜,能引心包之熱,從小腸、膀胱下泄”清代著名食醫王孟英在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還介紹:“食之已目赤口瘡。”所以,對於心胃火旺的口舌生瘡之人,最宜多吃西瓜。 陽桃 - 性寒,味酸甜,有清熱生津的作用。 《嶺南採藥錄》中記載:“陽桃止渴除煩、 除熱、利小便,除小兒口爛。”《陸川本草》亦說:“陽桃疏滯、解毒、涼血,治口爛,牙痛。”對內火熾盛的口腔潰瘍破爛者,最宜食之,以清熱瀉火、涼血生津。 苦瓜 - 性大涼,味苦。 《滇南本草》中說它能“瀉六經實火。”可見,苦瓜是一味苦寒清熱食品,對火熱口瘡之症頗宜。【P678】 薄荷 - 性涼,味辛,有清熱、辟穢的功效。 《本草綱目》載:薄荷“利咽喉、口齒諸病”。口舌生瘡者宜用薄荷煎水代茶飲。 金銀花 - 性寒,味甘,能清熱解毒。 《滇南本草》說它能“清熱,解諸瘡”。復發性口腔潰瘍者,經常用金銀花煎水當茶頻飲,最為適宜。 冬瓜 - 性涼,味甘淡,有清熱、 利水、解毒的作用。 《本草再新》說它能“清心火,瀉脾火”。凡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者,宜常食之。 瓠子 - 性大涼,味甘。 《千金•食治》中載:“主消渴惡瘡,鼻口中肉爛痛。”所以,瓠子有很好的清熱瀉火功效,主“鼻口中肉爛痛”,也是取其清火熱之力,復發性口瘡者宜常食瓠子。 菊花腦 - 是江蘇南京地區的常食菜蔬,性涼,味甘,有清熱涼血、瀉火解毒的作用,對胃熱口瘡、 心火口糜者,最為適宜,復發性口腔潰瘍者,最宜煎湯喝。 蓮子心 - 性寒,味苦,能清心去熱。 《本草再新》中認為蓮子心“清心火,平肝火,瀉脾火,降肺火”。尤以清瀉心火之力尤甚。傳統醫學認為,“心開竅於舌”,“舌為心之苗”,舌尖潰瘍之人,常用蓮子心泡茶飲,最為適宜。 西洋參 - 性涼,適宜口舌生瘡又體質虛弱 或兼有陰虛者服食。它有養陰清熱降虛火的作用。 《本草從新》指出:“虛而有火者相宜。”《本草求真》中還說:“西洋參清肺腎,涼心脾以降火。”所以陰虛體弱而患口瘡者,宜用西洋參泡茶飲。 綠豆 - 性涼,味甘,有清熱解毒之功。口舌生瘡多屬陽明胃熱熾盛,或少陰心火獨熾。 《本草經疏》認為綠豆“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,解陽明之熱”故口瘡之人,常食綠豆,最為適宜。【P679】 馬蘭頭 - 性涼,有清熱、消炎的作用。 《本草正義》中說它“最解熱毒”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認為它“甘辛涼,清血熱”。民間又多用以療口腔炎、牙周炎、咽喉炎、扁桃體炎等口腔疾病。所以,口瘡之人宜常食之。 此外,口瘡者還宜吃些綠豆芽、 水芹、蕹菜 、枸杞頭、竹筍、菠菜、青菜、絲瓜、生菜瓜、蘿蔔、茭白、莧菜、蒓菜、海帶、 紫菜、地耳、豆腐、梨子、香蕉、甘蔗、無花果、荸薺、草莓、沙參、 麥冬等。
忌食物品
口瘡之人忌吃下列食物。 炒米 - 或稱爆米花。口瘡之人忌食之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說:“炒米雖香,性燥助火,非中寒便瀉者忌之。”口瘡或是胃火內盛,或為心火獨熾,多食炒米,助火傷陰,增加病情。 橘子 - 雖說橘子性涼,但它同時又是高熱量水果。民間也多有這種經驗,即一次服食過多的橘子,會引起“上火”表現。會出現口角生瘡,或口腔黏膜潰爛,或舌尖起泡,咽乾喉痛等。因此,有口瘡患者,暫不宜食。【P680】 荔枝 - 性質溫熱,多吃極易助熱上火。如清 •王孟英指出:“多食助熱,動血,凡上焦有火者忌之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亦載:“鮮者食多,即齦腫口痛。”因此,有口瘡之人,包括口舌潰瘍、口糜、 齒齦腫痛等,切忌多食。 龍眼肉 - 俗稱桂圓肉。性質溫熱,甘甜滋膩,最易助痰助熱。如《藥品化義》中說:龍眼肉“甘甜助火,若心肺火盛,皆宜忌用”。 《本草匯言》也指出:“如胃熱有痰有火者,又非所宜。”口瘡乃心胃火熾所致,所以應當忌食為妥。 胡椒 - 性大熱,味大辛,性味俱烈,為純陽之物,極易助熱上火。清•王孟英認為“多食動火燥液,耗氣傷陰” 所以,他主張凡咽喉口齒疾病皆當忌食。口瘡乃內熱熾盛,心胃有火,法宜清涼之物,胡椒味大辛,氣大溫,切勿食之。誤食之,必將加重病情,慎之慎之。 花椒 - 為常用的芳香調味品。性溫熱,味辛辣,有小毒,易燥熱上火。凡火熱之證或陰虛火旺之病,皆不宜食。正如《本草經疏》中所告誡:“一切陰虛陽盛,火熱上沖,⋯口瘡等證,法所咸忌。” 桂皮 - 又稱肉桂,為常用的芳香調料。性大熱,味辛甘,多食久食有助熱上火之弊。因此,患有口瘡之人,切勿服食。 此外,口瘡患者還應當忌吃辣椒 、生薑、砂仁、茴香、丁香、金橘、 桃子、炒花生米、櫻桃、芥菜、香椿頭、胡荽 、人參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