蕎麥

【俗名】淨腸草、鹿蹄草、荍麥。

【性味】性涼,味甘。

【功效】健胃,消積,止汗。

【宜食】適宜食慾不振、飲食不香、腸胃積滯、慢性洩瀉之人食用;適宜出黃汗之人和夏季痧症者食用;唐 •孟詵:“實腸胃,益氣力,續精神。”《本草綱目》:“氣盛有濕熱者宜之。”《本草求真》:“凡白帶,白濁,泄痢,痘瘡潰瘍,氣盛濕熱等症,是其所宜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荍麥,羅面煮食,開胃寬腸,益氣力,御風寒,煉滓穢,磨積滯,與蘆菔同食良。以性有微毒而發痼疾,蘆菔能制之也”《中國藥植圖鑑》:“可收斂冷汗。”

【忌食】凡體虛氣弱之人,不宜多食。癌症病人食之宜慎。《千金,食治》:“蕎麥食之難消。”《本草圖經》:“蕎麥不宜多食,亦能動風氣,令人昏眩”《醫林纂要》:“蕎麥,春後食之動寒氣,發痼疾。”《得配本草》:“脾胃虛寒者禁用。 ”《本草綱目》:“若脾胃虛寒人食之,則大脫元氣而落須眉,非所宜矣。”

【按語】蕎麥為蓼科植物蕎麥的種子,全國各地均有分佈和栽培,尤以北方為多,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等。據近代研究,蕎麥含有多量蛋白質及其他致敏物質,【P21】故可以引起或加重過敏者的過敏反應,故體質敏感之人食之宜慎。蕎麥內含紅色熒光色素,食後可致對光敏感症,出現耳、鼻、咽喉、支氣管、眼部黏膜發炎及腸道、尿路的刺激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