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俗名】白梨、沙梨

【性味】性涼,味甘微酸。

【功效】生津,清熱,止咳,化痰,潤燥。

【宜食】適宜熱病後期,津傷口乾煩渴之時食用;適宜肺熱咳嗽,痰稠或無痰,或咽喉發癢乾痛,音啞,包括急慢性支氣管炎,肺結核者食用;適宜高血壓,心臟病,肝炎,肝硬化者食用;適宜習慣性便秘,噎膈,小兒百日咳,消渴,以及演唱人員食用;適宜鼻咽癌,喉癌、肺癌及放療後食用;適宜炎夏酷暑之季食用;適宜飲酒之後或宿酲未解者食用;適宜維生素 C缺乏者食用;適宜低血鉀者食用。《本草衍義》:“惟病酒煩渴人,食之甚佳。”《食療本草》:“胸中痞塞熱結者,可多食好生梨。”清•王孟英:“新產及病後,須蒸熟食之。”《本草綱目》:“梨,潤肺清心,消痰降火,解瘡毒、酒毒。”

【忌食】梨屬 性涼多液水果,凡脾虛便溏、 慢性腸炎、胃寒病、寒痰咳嗽或外感風寒咳嗽,以及糖尿病者忌食。孕婦生產之後亦忌食生梨。女子月經來潮期間以及寒性痛經者忌食生梨。《本草綱目》:“今人痰病火病,十居六七,梨之有益,蓋不為少,但不宜過食爾。”《本草經疏》:“肺寒咳嗽,脾虛泄瀉,腹痛冷積,寒痰,痰飲,婦人產後,小兒痘後,胃冷嘔吐,法咸忌之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中虛寒瀉,乳婦,金瘡忌之。”《增補食物秘書》:“多食寒中,產後及金瘡與冷洩者勿食。”《飲食須知》:“多食令人寒中,損脾,乳婦產後血虛者勿食。生食多成冷痢。”

【按語】梨為“百果之宗”,絞為梨汁,名為“天生甘露飲”。 《 【P117】本草通玄》云:“生者清六腑之熱,熟者滋五臟之陰。”另據《物類相感誌》記載:“梨與蘿蔔相間以藏,皆可經年不爛。”實屬經驗之談。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檢測,梨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醣類、粗纖維、灰分、鈣、磷、鐵、胡蘿蔔素、維生素 B1, 維生素 B2 , 維生素C等。其醣類包括葡萄糖、果糖和蔗糖。有機酸為蘋果酸、檸檬酸和綠原酸等。新鮮的梨含鉀離子也較多,每100 克生梨含130 毫克鉀,而僅含2毫克鈉,所以,梨又是補充鉀的好水果,適宜血鉀偏低者食用。水果屬鹼性食品,梨也如此,這對人體酸鹼平衡有著良好的調節作用。酸性體質的人易患感冒和皮膚生瘡等疾病,還能影響到人的大腦神經功能,導致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的衰退。要糾正酸性體質,就應當多吃些鹼性食物,以此達到體內酸鹼平衡。多吃些梨也最為適宜,機體就可達到酸鹼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