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梅

【俗名】熏梅、 桔梅肉 、青梅。

【性味】性平,味酸。

【功效】生津止渴,開胃澀腸,消炎止痢。

【宜食】適宜虛熱口渴,胃呆食少,胃酸缺乏(包括萎縮性胃炎胃酸過少者),消化不良,慢性痢疾腸炎之人食用;適宜孕婦妊娠惡阻者食用;適宜膽道蛔蟲者食用。適宜夏季與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湯飲料以清涼解暑,生津止渴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梅,酸溫,溫膽生津,孕婦多嗜之。”《本草新編》:“烏梅止痢斷瘧,每有速效。”

【忌食】感冒發熱,咳嗽多痰,胸膈痞悶之人忌食;菌痢、腸炎的初期忌食。婦女正常月經期以及懷孕婦人產前產後忌食之。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多啖傷骨,蝕脾胃,令人發熱。〞《本草經疏》:“不宜多食,齒痛及病當發散者咸忌之。”《得配本草》:“瘧痢初起者禁用【P151】。 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多食損齒,生痰助火,凡痰嗽,疳膨,痞積,脹滿,外感未清,女子天癸未行,及婦女經期,產前產後,痧痘後並忌之。 ”《藥品化義》:“咳嗽初起,氣實喘促,胸膈痞悶,恐酸以束邪氣,戒之。 ”

【按語】烏梅,是未成熟果實青梅或成熟的果實黃梅,經煙火熏製而成。若用青梅以鹽水 日曬夜浸,10日後有白霜形成,叫做白霜梅,其功效類似,宜忌相同。據現代研究,青梅或梅子汁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,因此,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;梅子中因含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,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。梅子中含多種有機酸,有改善肝臟機能的作用,故肝病患者宜食之。梅子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,推遲血管硬化,具有防老抗衰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