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齒菜

【俗名】安樂菜 、馬齒莧、酸水菜 、長壽菜。

【性味】性寒,味酸。

【功效】清熱,解毒, 止痢。

【宜食】適宜腸胃道感染之人食用;適宜皮膚粗糙乾燥,維生素A缺乏症,角膜軟化症,眼乾燥症,夜盲症的人食用;適宜小兒單純性腹瀉,小兒百日咳者食用;適宜鉤蟲病患者食用;適宜婦女赤白帶下及孕婦臨產時食用;適宜矽肺患者食用。《食療本草》:“煮粥止痢及疳痢。《開寶重定新本草》“馬齒莧,服之長年不白。 ”《本草經疏》“長年不白,總言其涼血益血,疾去身輕之功耳。” 《本草正義》馬齒莧~治女人赤白帶下,則此症多由濕熱凝滯,寒滑以利導之,而濕熱可洩,又兼能入血破瘀,【P185】“故亦治赤帶。瀕湖謂散血消腫,利腸滑胎,解毒通淋,又無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績也。 ”

【忌食】凡脾胃素虛,腹瀉便溏之人忌食;懷孕婦女,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的孕婦忌食,因馬齒莧性屬寒滑,食之過多,有滑利之弊。根據前人經驗,馬齒莧忌與甲魚同食。《本草經疏》:“凡脾胃虛寒,腸滑作洩者勿用。煎餌方中不得與鱉甲同入。

【按語】馬齒莧作為一種野菜,中國老百姓食用已久,確實別具風味。夏秋季節,採拔莖葉茂盛、幼嫩多汁者,除去根部,洗後燙軟,將汁輕輕擠出,拌入食鹽、米醋、醬油、生薑、麻油等佐料和調味品,做涼菜吃,味道鮮美,滑潤可口。也可烙餅,做餡蒸食。中國許多地方的群眾,至今還有將馬齒莧洗淨,燙過,切碎,曬乾,貯為冬菜食用的習慣。馬齒莧中含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和多量鉀鹽,以及蘋果酸、檸檬酸、 谷氨酸、天冬氨酸、丙氨酸和蔗糖、葡萄糖、果糖等。另據分析,每100 克馬齒菜中含蛋白質2.3克,脂肪0.5克,糖3克,粗纖維0.7克,鈣85 毫克,磷56 毫克,鐵1.5 毫克,胡蘿蔔素2.23 毫克,硫胺素0.03 毫克,核黃素 0.11 毫克,尼克酸0.7毫克,維生素 C 23毫克。此外,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A樣物質,故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、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,參與視紫質的合成,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,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。馬齒莧對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,,特別是對痢疾桿菌的作用很強,所以,馬齒菜適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腸炎以及膀胱炎,尿道炎的人服食。【P186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