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椿頭

【俗名】椿芽、 春尖葉。

【性味】性溫,味甘辛。

【功效】健脾開胃 ,增進食慾。

【宜食】適宜飲食不香,不思納谷之人食用;適宜慢性腸炎痢疾之人食用【P197】;適宜婦女白帶頻多之人食用;適宜穀雨前食用。《陸川本草》:“香椿頭健胃止血,消炎,殺蟲,治子宮炎,腸炎,痢疾,尿道炎。”《甘肅中草藥》:“治赤白久痢,痔瘡出血,赤白帶下,跌打腫痛,食慾不振等症。”

【忌食】根據群眾經驗,香椿頭為大發之物,有慢性皮膚病、淋巴結核、惡性腫瘤之人均忌食。唐•孟詵:“動風,多食令人神昏,血氣微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多食壅氣動風,有宿疾者勿食。”

【按語】最好的香椿頭宜在穀雨前採食,古有“雨前椿芽雨後筍”之說。 《太和縣誌》亦云:“春初芽發,早採為貴,晚則質老,尤以穀雨節前為佳。”據分析,每 100 克香椿頭中含蛋白質9.8克,居菜蔬之冠,含鈣 143 毫克,維生素 C 115 毫克,均在蔬菜中名列前茅。此外,還含磷 135 毫克,胡蘿蔔素 1.36 毫克,以及部分鐵,B族維生素等營養成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