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椒

【俗名】白川、黑川。

【性味】性熱,味辛。

【功效】除胃寒, 消寒痰,化食積,解毒。

【宜食】適宜心腹冷痛,痛時喜按喜暖,洩瀉冷痢,食慾不振之人食用;適宜胃寒反胃,嘔吐清水,朝食暮吐,包括慢性胃炎,胃馳緩,胃內停水者食用;適宜感受風寒或遭受雨水淋濕之人服食。適宜同蕈物同食,可防食物中毒。《本草經疏》:“凡胃冷嘔逆,宿食不消,或霍亂氣逆,心腹冷痛,或大腸虛寒,完穀不化,或寒痰積冷,四肢如冰,兼殺蕈毒,誠為要品。”《本草行義》,“胡椒,去胃中寒痰吐水,食已即吐,甚驗。”《本草綱目》:“胡椒,大辛熱,純陽之物,腸胃寒濕者宜之。”

【忌食】凡屬陰虛有火,內熱素盛,乾燥綜合徵,糖尿病以及咳嗽、吐血之人忌食;患有咽喉口齒目疾之人和痔瘡患者,忌食胡椒辛辣之品;高血壓患者也不宜多吃胡椒。《海藥本草》:“不宜多服,損肺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多食動火爍液,耗氣傷陰,破血墮胎,發瘡損目,故孕婦及陰虛內熱,血證,痔患,或有咽喉;口齒,目疾者,皆忌之。”《本草經疏》:“胡椒,其味辛,氣大溫。血有熱,與夫陰虛發熱,咳嗽吐血,咽乾口渴,熱氣暴衝,目昏口臭,齒浮鼻衄,腸風臟毒,痔漏洩澼等證,切勿輕餌,誤服之,能令諸病即時作劇,慎之慎之。”《本草綱目》:“蓋辛走氣,熱助火,此物氣味俱厚故也,病咽喉口齒者亦宜忌之”《本草求真》:“胡椒比之蜀椒,其熱更甚。”況走氣動火,陰熱氣薄,最其所忌。【P231】

【按語】胡椒中含有胡椒鹼、胡椒脂鹼 、胡椒新鹼、揮發油(含向日葵素、二氫葛縷醇、氧化石竹烯、水茴香萜等)、脂肪油、澱粉色素、蛋白質等。由於胡椒的辣味成分主要是胡椒鹼和胡椒脂鹼,以及揮發性芳香油,所以人少量服用後有增加食慾的作用。服之大量,則會刺激胃黏膜使之充血,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之人食之宜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