醬
【俗名】麵醬、豆醬、醬油。
【性味】性寒,味鹹。
【功效】除熱,解毒。
【宜食】適宜作為調味品食用,常人皆可食之。【P245】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殺一切魚、肉、菜蔬、蕈毒。”《本草經疏》:“聖人不得其醬不食,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調和物味,葷素皆宜。”
【忌食】根據群眾經驗,皮膚破損結痂時或脫痂時忌食,以免脫痂後局部色素沉著。宋 • 蘇頌:“麥醬和鯉魚食,生口瘡。”《本草求真》:醬,氣鹹性冷,小兒過服,則恐生痰動氣,妊娠合雀肉以食,則恐令兒面黑,所當避也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“痘痂新脫時食之,則瘢黑。”
【按語】醬可分為麵醬和豆醬兩大類。麵醬係由小麥麵、大麥麵製成,如甜麵醬;豆醬則由黃豆、黑豆等經發酵製成。豆醬經再加工即成醬油。醬是醬油中的主要組成部分,醬油中所含的成分亦即醬的成分。據分析,100 克豆瓣醬中含蛋白質 20.9克,脂肪11.2克,碳水化合物2克,鈣 245毫克,磷174 毫克,鐵 16.1 毫克,維生素 B1 0.05 毫克,維生素 B2 0.78毫克,菸酸2.1 毫克。 100克麵醬中,含蛋白質 5.8克,脂肪 1.2克,碳水化合物37 克,鈣 32 毫克,磷104 毫克,鐵5.7 毫克。醬油不宜多吃,據日本國立癌症中心實驗表明,醬油與人的唾液所含的亞硝酸混合會產生致癌物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