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銀花

【俗名】二寶花、雙苞花。

【性味】性寒,味甘。

【功效】清熱,解暑,抗炎。

【宜食】適宜炎夏酷暑,頭昏頭暈,口乾作渴,多汗煩悶者食用;適宜皮膚感染,癰疽疔瘡,丹毒,腮腺炎,化膿性扁桃體炎者食用【P257】;適宜小兒夏天食用,以防痱毒;還適宜多種感染性疾病,如腸炎、菌痢、麻疹、肺炎、乙腦、流腦、急性乳腺炎、敗血症、闌尾炎、外傷感染者食用。《本草正》:“金銀花,善於化毒,故治癰疽、腫毒、瘡癬、楊梅(楊梅瘡)、風濕諸毒,誠為要藥。《金氏藥貼》:“專治胎毒及諸瘡痘熱毒。”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製成涼茶,可預防中暑,感冒及腸道傳染病。”

【忌食】平素脾胃虛寒,腹瀉便溏之人忌食;陰寒膿腫如慢性骨髓炎,慢性淋巴結核,陰疽等患者忌食。《本經逢原》:“金銀花,癰疽潰後之聖藥,但氣虛膿清,食少便瀉者勿用。”

【按語】金銀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,於每年5-6月間,在晴天清晨露水剛乾時摘取花蕾,攤席上晾曬或陰乾,忌在烈日下曝曬,並注意翻動,否則容易變黑。如用新鮮者,以選擇花未開放、色黃白、肥大者佳。在民間,金銀花常被蒸鎦為“銀花露”在炎夏之季供小兒飲用。成人常直接用金銀花泡茶,作為夏季清涼飲料。金銀花的成分含木犀草素 、肌醇、皂甙 、鞣質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