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芍
【俗名】金芍藥、將離。
【性味】性涼,味苦酸。
【功效】補血, 止痛,斂汗。
【宜食】適宜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,肝區痛,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食用;適宜瀉痢腹痛,婦女行經腹痛者食用;適宜自汗易汗盜汗之人食用;適宜腓腸肌痙攣,四肢拘攣疼痛,不安腿綜合徵患者食用;適宜同甘草配合用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。《醫學啟源》:“白芍藥,補中焦之藥,炙甘草為輔,治腹中痛。如夏月腹痛少加黃芩,若惡寒腹痛,加肉桂一分,白芍藥二分,炙甘草一分半,此仲景神品藥也。”《湯液本草》:“腹中虛痛,脾經也,非芍藥不能除。”
【忌食】白芍性寒,凡屬虛寒性腹痛洩瀉者忌食;小兒出麻疹期間忌食;服用中藥黎蘆者忌食。《本草經集注》:“芍藥反藜蘆。”《本草經疏》:“凡中寒腹痛, 中寒作洩,腹中冷痛,腸胃中覺冷等症忌之。”《藥品化義》:“疹子忌之。”
【按語】白芍用其根,為常用中藥,由於民眾習慣用於膳食,故在台灣已列入食品管理範圍。白芍的主要成分含有芍藥甙、【P271】牡丹酚、芍藥花甙、揮發油、脂肪油、樹脂、鞣質、糖、澱粉、黏液質、蛋白質、B-谷甾醇和三萜類等,其中有效成分為芍藥甙,該成分具有增加冠狀動脈流量,改善心肌營養血流,擴張血管,對抗急性心肌缺血,抑制血小板聚集,鎮靜,鎮痛,解痙,抗炎,抗潰瘍,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