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與老年病症

【P831】當人生旅途進入五、六十歲以後,就逐步邁向老年期,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慢慢減弱,多數器官機能開始衰退,各個臟器本身也漸漸老化萎縮。科研人員曾做過測定,人在七十歲時與四十歲時相比,腎和肺的重量減少 10%,肝臟重量減少18%,骨骼和肌肉的總重量減少 40%。正是由於人到老年後整體功能水平的衰減和臟器實質的老化,從而導致了一些老年病的發生,諸如老年骨質疏鬆症、老年氣喘、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肺心病、高血壓、 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老年便秘、尿頻、遺尿,以及老年的白內障、老年性癡呆症等。本節重點介紹老年期的飲食宜忌和老年骨質疏鬆症的飲食宜忌。至於其他一些老年性疾病,可參閱“常見病症飲食宜忌”部分。

宜忌原則


中國傳統醫學認為:“腎為先天之本”。腎主骨,齒為骨之餘;骨生髓,腦為髓之海;腎開竅於耳,其華在髮;瞳仁屬腎;腰為腎之府。所以,人的衰老過程,其實質就是人的腎氣逐漸減少衰退的過程。人老以後,腎氣虧耗,於是就出現了骨質疏鬆,容易骨折,牙齒鬆動脫落;大腦萎縮,健忘痴呆;耳聾失聰,兩眼昏花,鬂髮花白稀疏,腰酸背駝等一系列老人徵象。正因如此,老人的飲食首先宜常吃有補腎強腰、益精補髓和抗衰老作用的物品;“脾胃為後天之本”,主運化水穀精微,意思是說,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全依仗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健旺盛,若年老而脾胃運化功能減退,則會出現消化不力、吸收障礙、氣血虧損、體質虛弱、功能衰退。正因如此,人到老年宜食具有健補脾胃、益氣養血作用的食物;宜食營養豐富的蛋白質 、維生素、礦物質而且具有軟、爛、嫩的特色食品。粥為第一養人之物,老人尤宜,可以配合多種食品,煮作粥膳,如山藥粥、栗子粥、 【P832】胡桃粥、黃芪粥等,既富營養,又易消化吸收。具體可參閱筆者所著的《長壽藥粥譜》一書。凡人到老年,忌吃一切生冷性寒的食物;忌吃黏糯滋膩,堅硬難嚼的食物;忌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物品;忌吃過鹹或醃製的高鹽食品;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。

宜食物品


對於中老年人來說,宜經常服食下列食物。 米油 - 俗稱濃米湯,為煮米粥時,浮於鍋面上的濃稠液體。 《綱目拾遺》載:“滋陰長力,肥五臟百竅。其滋陰之功,勝於熟地。每日能撇出一碗,淡服最佳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亦說:“補液填精,有裨羸老。”尤其是對八、九十歲的老人,最為適宜,既不需要咀嚼,又容易消化吸收;既滋養補虛,又補充機體水分。 稀粥 - 俗稱稀飯。無論粳米粥或是糯米粥,老年人皆宜食用,因為二者均有極好的健補脾胃,滋養“後天”的作用,前人對此頗多贊譽。 《本草經疏》譽粳米為“五穀之長,人相需賴以為命者也。”清代醫家王士雄認為:“粳米甘平,宜煮粥食,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。”《醫藥六書藥性總義》還說:粳米粥為滋生化育神丹,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。 ”尤其是老年人食粥,更是一種養生之道,正如宋代大詩人陸游的一首“食粥”詩中所云:“世人個個學長年,不悟長年在目前。我得宛丘平易法,只將食粥致神仙。” 鍋巴 - 為燒乾飯時所起的焦鍋巴,古代又稱鍋焦。有補氣、健脾、開胃 、消食、止瀉的作用。尤其是老年人脾虛便溏,慢性腹瀉,食慾不振者服食。 《梁侯瀛集驗良方》曾介紹:“治老幼脾虛久瀉不愈:鍋焦四兩,蓮子肉四兩,同為末,白糖四兩,共和勻,每服三、五匙,日三次,食遠下。〞所謂“食遠下”,即不要在飯前飯後吃,要在不飽不餓時服用。《竹篋檢秘》中有一方,名叫“玉露霜”,是用於治老人脾洩:“炒白朮二兩,陳皮一兩五錢,蓮肉四兩【P833】,炒薏仁米四兩,炒糯米一升,炒綠豆一升,陳米鍋巴一升,共為末,每用二、三錢,滾水調勻服。 ” 由於鍋巴堅硬,故老年人只宜炒香後磨粉食,或用水煮沸後當茶飲。 燕麥 - 據分析,燕麥有很高的營養價值,人體必需的 8種氨基酸和維生素 E 的含量比白麵和大米還高,其微量元素鈣、磷、鐵的含量也頗豐富。不僅如此,燕麥對預防老年人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脂肪肝、浮腫、便秘等,也有積極的輔助療效,能增強老年人體力,起到延年益壽的效果。 黑芝麻 - 性平,味甘,有補肝腎、潤五臟的作用。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就有記載:“補五臟,益氣力,長肌肉,填髓腦,久服輕身不老。”《抱撲子》也認為芝麻有抗老作用,書載:“耐風濕,補衰老。”《本草綱目》還稱“芝麻同米作飯,為仙家食品矣。”甚至在晉•葛洪《神仙傳》中,還有“服食芝麻,服至百日,能除一切痼疾,一年身面光澤不飢,二年白髮返黑,三年齒落更生”的記載。現已證實,芝麻含有豐富的抗老成分~維生素 E,能促進細胞的分裂,推遲人體細胞的衰老,常食可抵消或中和細胞內的衰老物質“游離基”的積聚,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。尤其適宜老年人身體虛弱、頭暈耳鳴、視物昏花、大便乾燥、頭髮花白稀疏,以及老年骨質疏鬆者經常食用。【P835】 酸牛奶 - 牛奶原來就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滋補營養品,明-李時珍說過:“牛奶,補益勞損,老人煮粥甚宜。”酸牛奶是以新鮮生奶為 原料,經乳酸菌發酵而成,它不僅酸甜可口,還對老年人有著良好的保健益壽作用。 12 世紀初,俄羅斯的生物學家米契尼柯夫,曾發現保加利亞的某地區長壽者很多,經調查,原來該地區居民都喜歡飲用酸牛奶,它不僅能使腸道內腐敗菌無法生長發育,減少腸道內的毒素產生,同時還能夠刺激胃液分泌,增強胃腸的消化能力,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。 荔枝 - 性溫,味甘酸,具有益心智、填精髓、補肝血、溫陽氣的作用,適宜老年五更瀉、胃寒疼痛者食用。所謂五更瀉,又稱腎瀉,是老人腎虛而洩瀉。此病多因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每在五更天將明時,必便瀉二、三次。 《泉州本草》載:“治老人五更瀉:荔枝乾,每次五粒,春米一把,合煮粥食,連服三次;酌加山藥或蓮子同煮更佳。” 龍眼肉 - 有益心脾、補氣血 、安心神的功效。 《滇南本草》載 “龍眼養血安神,長智斂汗,開胃益脾。” 這說明龍眼肉有益腦補腦,增強記憶力的效果,對老年健忘或記憶力減退者有益。近代研究證實,龍眼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、蔗糖、酒石酸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 B類物質,這些物質能營養神經和腦組織,調整大腦皮層功能,改善甚至消除失眠及健忘與增強記憶力。不僅如此,龍眼肉還有養心安神的作用,對老年人體虛心慌心悸有很好效果。 《本草備要》説它能“治思慮勞傷心脾。”《得配本草》亦云:“龍眼益脾胃,葆心血,潤五臟,治怔忡。”這對老人因神經衰弱和貧血引起的心悸失眠;有良好食療功效。 芡實 - 適宜老年脾虛久瀉、腎虛多尿者食用,能補脾止瀉、益腎固攝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中還說它能“補中,益精氣【P837】,強志,令耳目聰明,久服輕身不飢,耐老。 ”《藥性解》認為“老人食之延年。 ” 由此可見,常食芡實,古人認為它有抗老衰的效果。尤其是用芡實煮粥,更宜老人,歷代方獻頗多記載。《本草綱目》稱“芡實粥固精氣,明耳目。 ”《本草擇要綱目》亦云:糯米合芡實作粥食,益精強志,聰耳明目,通五臟,好顏色。驗之臨床,凡脾腎不足的老年人,經常吃些芡實粥,確實能收到補脾腎、抗老衰的效果。 松子 - 性平,味甘香美,它含有多量的脂肪油 (約佔74%),主要為油酸脂、亞油酸脂以及蛋白質、醣類、磷、鈣、鐵等,有良好的滋補強壯作用,尤為年老人所喜愛。清代醫學家王孟英說得好:“松子甘平潤燥,補氣充飢,養液熄風,耐飢溫胃,通腸闢濁,下氣香身,最宜老人,果中仙品,宜餚宜餡,服食所珍”不僅如此,歷代不少醫家還認為松子有抗衰老作用,如《海藥本草》云:“海松子溫腸胃,久服輕身,延年不老。”《本草經疏》還說“海松子氣味香美甘溫,甘溫助陽氣而通經,味甘補血,血氣充足,則五臟自潤,發白不飢。” 多餌此物,故能延年,輕身不老。 柏子仁 - 性平,味甘,氣微香。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即被列為“上品”之藥,說它“主驚悸,安五臟,益氣,久服令人潤澤,美色,耳目聰明,不飢不老,輕身延年。” 這說明它有一定抗衰老的效果。柏子仁又含有多量的脂肪油,且有潤腸通便作用。故對體質虛弱、氣血不足、年邁便秘的老人,食之尤宜。 栗子 - 有補腎強筋壯骨、健脾養胃止瀉的作用,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頗多贊譽。 《圖經本草》說:“果中栗最有益”。 《本草求真》亦云:“栗子入腎補氣,凡人腎氣虧損,而見腰腳軟弱,並胃氣不足,而見腸鳴洩瀉,服此無不效。”宋代詩人蘇子由還有“老去自添腰腳病,山翁服栗舊傳方”的詩句。尤其是老年骨質疏鬆症、腎虛腰痛、腳後跟痛,以及腹瀉便溏之人,食之最宜。根據前人食栗經驗:“風乾之栗,勝於日曝,而火煨油炒,勝於煮蒸,仍須細嚼,連液吞嚥,則有益。”【P838】 胡桃 - 適宜老年腎虧腰痛、腿腳軟弱無力、腳後跟痛、骨質疏鬆症、鬚髮早白或毛髮憔悴、肺虛久咳、 氣短喘促、大便乾結、小便頻多或夜尿多者服食。它具有補腎壯腰腳、益肺定喘咳 、潤腸通便秘、 固元攝小便的作用。近代名醫張錫純的評價最為中肯貼切:“胡桃,為滋補肝腎,強健筋骨之要藥,胡桃善治腰疼腿疼,一切筋骨疼痛,為其能補腎,故能固齒牙,烏鬚髮,治虛勞喘嗽,氣不歸元,下焦虛寒,小便頻數。”此外,胡桃不適宜老年人記憶力減退、大腦萎縮、老年痴呆,以及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者服食。 蓮子 - 有養心、益腎、補脾、止瀉、抗衰老的作用。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就有“蓮子補中養神,益氣力,除百疾,久服輕身耐老,不飢延年” 的記載。 《本草拾遺》還說:“令髮黑不老”。民間至今還有用蓮子、銀耳、 紅棗等燉熟供老年人調補的習慣。也可用蓮子煮粥服食,則更為有益。宋•蘇頌認為:“蓮子搗碎和米作粥飯食,輕身益氣,令人強健。清•王孟英亦云:“蓮實粉同米煮為粥飯,健脾益腎,頗著奇勳。” 桑椹 - 俗稱桑果。是一味理想的養肝益腎,滋陰補血的藥食兼用之品。據《本草經疏》記載:“桑椹者,桑之精華所結也,其味甘,其氣寒,其色初丹後紫,味厚於氣,合而論之,甘寒益血而除熱,其為涼血、補血,益陽之藥無疑矣。”《滇南本草》還說它“益腎臟而固精,久服黑髮明目”。所以,桑椹實為老年人之佳果,適宜老年肝腎不足 陰血兩虛所致的頭暈目眩、視力減退、耳聾耳鳴、 腰膝酸軟、鬚髮早白以及便秘者食用。 大棗 - 適宜老年人營養不良、贏瘦衰弱、胃虛食少、脾虛便溏 、氣血不足、貧血者食用。古代中醫書籍早已把它列為“上品”之藥,認為大棗有補脾胃、益氣血、抗衰老的作用。據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:“大棗味甘,安中養脾,助十二經,補少氣,少津液,身中不足。久服輕身延年。” 中國民間中還流傳著“每天吃紅棗,一輩子不見老” 的諺語和老年人常食大棗的習慣。【P839】 山藥 - 性平,味甘,老年人宜常食之。因為人到老年, 肺脾腎俱虛,山藥有良好的補肺、健脾、益腎之功,而且性味平和,久食無害。 《本草正》云:“山藥,能健脾補虛,滋腎固精,治諸虛百損,療五勞七傷,”《藥品化義》亦載:“山約,溫補而不驟,微香而不燥。 ” 古代醫家認為:像山藥這樣的“上品”之藥,能“養命以應天,多服久服不傷人,輕身益氣,不老延年”。不僅如此,“法宜久服,多則終身,少則數年,與五穀之養人相佐,以臻壽考”。所以,凡老年體弱多病,食少體倦,久咳久瀉久喘,以及老年性糖尿病者,食之更宜。 玉米 - 有良好的補益身體、延年益壽、防治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作用。例如,調查中國長壽之鄉~廣西巴馬縣的老年人結果發現,他們的主糧就是玉米。此外,玉米中還含有較多的谷氨酸,谷氨酸有健腦功效,有利於大腦細胞的呼吸作用,幫助腦組織裡氨的消除,這對老年性癡呆、記憶力減退,也是有益的。還能減少和消除老年斑和色素沉著斑。 芹菜 - 人到老年,也並非人人都是虛弱體質。而有些高血壓病和高脂血症的人,表現出肝火偏旺、肝陽上擾的徵象,此時最宜經常吃些芹菜,尤其是旱芹,以清熱平肝、降低血壓、醒腦健神、保護血管。 《本草推陳》中也說它具有“治肝陽頭昏,面紅目赤,頭重腳輕,步行飄搖等症” 的功效。 枸杞頭 - 又稱枸杞菜,為枸杞的嫩頭莖葉,是春夏時令佳蔬。 《藥性論》載:“枸杞頭能補益精諸不足,易顏色,變白,明目,安神。”《食療本草》亦認為,枸杞頭“堅筋耐老,除風,補益筋骨,能益人,去虛勞”。不僅如此,枸杞頭又“能降火及清頭目”,這些功用皆對老年之人頗多裨益,能起到補虛損、抗老衰、益肝腎、清肝陽、明耳目 、降血壓的效果。【P840】 豆漿 - 它物養價廉、營養豐富、容易吸收,又有補虛潤燥、清肺化痰、通腸利便的作用,是老年人最佳保健食品。豆漿含有多量優良蛋白質,與牛奶含量相等,而脂肪含量比牛奶低,而且所含脂肪又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,不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,故長期喝豆漿或多吃其他豆製品,對防治老年人高血壓和冠心病也有益。 燕窩 - 性平,味甘,是一種比較珍貴的清補食品。有養陰、 益氣、補肺、滋腎、健脾的功用。 《本草再新》說它“大補元氣,潤肺滋陰”。 《食物宜忌》認為燕窩能“壯陽益氣,和中開胃,添精補髓,潤肺”。在《文集堂驗方》中“治老年痰喘”和《內經類編試效方》中“治老年瘧疾”等,均有用燕窩燉冰糖的記載。直到今天,民間中也習慣運用這一方法供年老體弱者調養滋補。 藕粉 - 富含澱粉、蛋白質、維生素 C等營養成分,適宜衰弱、虛勞、病後的老年人調理食用,它能健脾、開胃、養血、 止瀉。 《本草綱目》還認為“澄粉作食,輕身延年”。清代醫學家趙學敏還說:“藕粉補髓益血,常食安神生智慧。” 對老年人牙齒脫落鬆動者,民間常用藕粉作粥食。《老老恆言》中介紹:“藕粥治熱渴,止瀉,開胃消食,散留血。久服令人心歡,磨粉調食,味極淡,切片煮粥,甘而且香。” 海帶 - 中老年人常吃些海帶,對預防和治療老年性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冠心病 、高脂血症、動脈硬化、貧血、老年骨質疏鬆症以及癌症均有裨益。海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低脂肪食物,又含多量碘、鈣、銅、 硒等多種微量元素。據研究,長年食用海帶的老年人與不食用者相比,患病率平均低 5%~8%,壽命平均高4~8歲。據云,日本高壽僧侶與常吃海帶有一定關係。 銀耳 - 有潤肺滋陰、 益氣養血、補腦強心和補腎抗癌的作用。據研究,銀耳含有豐富的膠質、多種維生素和17 種氨基酸、銀耳多醣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,能強壯體質,【P841】增強人體的免疫力。凡體質虛弱的老年人,均宜經常食用,尤其是肺氣不足,氣陰兩傷的老年性肺結核,乾咳無痰,或痰中帶血絲,口乾咽乾者,食之最宜。 黑木耳 - 性平,味甘,是民間的常食佳蔬。早在2000多年前的《神農本草經》中,即被認為有“益氣不飢,輕身強志” 的功效,據近代研究,老年人常吃黑木耳,可防止血液凝固,這樣可以減少老年人動脈硬化症、腦溢血、心肌梗塞的發生。不僅如此,黑木耳中含有一種多醣體,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,又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,這對老年癌症患者來說,也是有益的。 香菇 - 一方面有補氣養血的營養作用,另一方面又具有降血脂和抗癌的治療效果,對患有心血管疾病,如高脂血症、高血壓病、動脈硬化症、冠心病,以及患有癌症、糖尿病、膽石症和體質虛弱的老年人,都宜經常食用。 蜂蜜 - 中國南北朝名醫陶弘景曾說:“道家之丸,多用蜂蜜,修仙之人,單食蜂蜜,謂能長生。”《神農本草經》亦載:“蜂蜜安五臟諸不足,益氣補中,養脾氣,明耳目,除眾病,久服強志輕身,不飢不老,延年。 ” 現代營養分析表明,蜂蜜除含豐富的糖分外,還含多量的B族維生素,多種無機鹽鐵、銅、錳、鉀、 鈣、磷等和多種酶如澱粉酶、脂酶、 轉化酶等,它不僅有補虛的作用,還具有保護肝臟,營養心肌,降低血脂,防止動脈硬化,以及潤肺止咳、潤腸通便的功效,既是滋補益壽延年之品,又是防治老年病的良藥。 蜂王漿 - 又稱蜂乳。它對人有滋補身體 、增強食慾、調節血壓、促進造血功能和人的生長、 調節內分泌功能、改善重要臟器的功能。所以,經常吃些蜂王漿,既能促進新陳代謝,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,又能抗衰老和延年益壽。據日本研究認為,蜂王漿對防治人的早衰確有一定效果,他們發現工蜂和蜂王系同母所生,但工蜂食用蜂蜜只能生存6個月,而蜂王食蜂乳則【P842】 能活5年,進而發現蜂王漿能刺激間腦、腦下垂體和腎上腺,促進組織的供氧和血液循環,從而振興漸衰的生命。 枸杞子 - 古人稱“卻老”,顧名思義,是有抗衰老的作用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即有“久服堅筋骨,輕身不老”的記載,唐•甄權亦云:“補精氣諸不足,易顏色變白,明目安神,令人長壽。” 歷代對枸杞子抗衰老的文獻記載頗多。長期食用枸杞子,對老年人頭暈耳鳴、精神恍惚、心悸、健忘、失眠、神經衰弱、視力減退、貧血、鬚髮早白、消渴等,多有裨益。 白茯苓 - 性平,味甘,為歷代醫家最為常用的“上品”之藥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認為“久服安魂養神,不飢延年”同時它又是很好的滋補品和強壯劑,清代慈禧太后就把它作為經常性的抗衰老補品來享用,不僅精製成清末名點“茯苓餅”專供自己食用,有時還把它作為獎品,賞賜給大臣。據研究,茯苓含有直接參與體內抗衰老過程的重要物質~卵磷脂,其所含的主要成分(點 90%以上)茯苓多醣,不僅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,經常服食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,而且具有較強的抗癌作用,對老年性肥胖症也有益處。 何首烏 - 據歷代醫藥文獻記載,何首烏是一種有效的抗衰老食品。如《開寶本草》載:“何首烏益血氣,黑髭鬢,悅顏色,久服長筋骨,益精髓,延年不老。”《何首烏錄》稱它:“長筋益精,益氣力,長膚,延年。”明代醫學家李中梓還指出:“何首烏老年尤為要藥,久服令人延年。”在古代大部分抗老延年益壽的方藥中,經常都用到它。據現代研究發現,何首烏的延年作用是與它所含的卵磷脂有關,它可以強壯神經,治療神經衰弱,對心臟能起強心作用,防治心臟衰弱,又能降低血脂,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。凡老年人肝腎不足、陰血虧損、頭暈耳鳴、鬚髮早白、 貧血、神經衰弱、高血脂、動脈硬化、老年癡呆、骨質疏鬆、大便乾燥等,皆宜食之。【P843】 人參 - 古人曾稱之為 “神草”,《神農本草經》將它列為“上品”之藥,認為“人參主補五臟,明目益智,久服輕身延年。” 據多年來國內外學者關於人參的臨床研究和藥理試驗證實,人參確有多方面的抗老衰作用;對神經系統,人參有顯著的興奮作用,能提高中老年人機體活動能力和工作效力;改善機體免疫機能,提高老年人的抗病能力;調節人體膽固醇的代謝,降低血中膽固醇,對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有所幫助;能使心臟收縮力加強,對心氣不足的老人極為有利。此外,,還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,對老年人性功能改善也有幫助;可以刺激造血器官,加速紅細胞、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等。所有這些,都對老年人有益。尤其是老年人表現出氣血不足、陽氣不振者最為適宜,但對津液不足、陰虛火旺,或肝陽偏盛、身體壯實的老人,則不宜選用。 南瓜子 - 據報導,生的或熟的南瓜子,均可治療前列腺肥大症。若每天吃 50克,連續吃 3個月,可使因前列腺肥大而引起的小腹痛、尿頻和排尿困難等症狀明顯好轉或消失,吃到5個月後,經B超檢查,幾乎沒有肥大了。因此,中老年人患有前列腺肥大時,宜常食之。【P844】 楊梅 - 性溫,味酸甘,能生津、開胃、消食。據近代報導國外學者研究發現,食楊梅後,腮腺分泌腺素的量也會多起來。腮腺是一種內分泌激素,它可以使身體趨向年輕化,提高性慾,有人將腮腺稱為“返老還童素”,因此,中老年人常食之,頗為適宜。 葡萄 - 性平,味酸甜,中醫認為它有補益氣血、健脾開胃、滋養肝腎、強筋壯骨的作用,這對中老年人皆有裨益。古代養生學家還認為,常吃葡萄也有養生抗老之效。如《神農本草經》中早有記載:葡葡益氣倍力,強志,令人肥健耐飢久食輕身不老延年。中老年人經常少量食用,尤為適宜。 木瓜 - 據現代研究,木瓜能緩和四肢肌肉痙攣的作用。當中老年人經常出現小腿肚抽筋,即腓腸肌痙攣時,經常吃些木瓜,頗為適宜。民間有用木瓜1~2枚,陳黃酒煎,每日睡前溫飲1小杯。可以起到中醫所說的“去濕舒筋”作用。 萎角 - 有益氣、健脾的作用。 《齊民要術》中還記載:“菱,上品藥,食之安神補臟,養神強志,除百病,益精氣,耳目聰明、輕身耐老。 ”所以,老人常食之,頗為適宜。【P845】 生薑 - 據現代研究,生薑中的薑椒素在體內能產生一種抗衰老物質~過氧化物質歧化酶,能抑制體內脂褐質色素的產生,防止氧自由基對機體的侵害,起到抗衰老的作用。所謂的老年斑就是脂褐質色素在皮下的沉澱所產生的。因此,中老年人常吃些生薑,頗為適宜。 花椒 - 是一味常用的調味食品。明•李時珍認為:“久服頭不白,輕身增年”《服食方》中亦說:“單服花椒,補下焦命門真火,治陽衰、溲數、足膝軟弱、久虛老衰諸症。”這說明中醫認為它有抗衰老的作用。現代研究也確實表明,花椒可以促進實驗動物的各種內分泌腺的機能,包括生殖腺機能,同時還發現它竟有類似人參、鹿茸樣的作用,證明了大藥學家李時珍創始的“椒仁丸”,即用花椒與生地按 1:10的比例配製而成的丸方,有輕身健體、烏髮美髯、返老還童的功能,一般服此方 3個月可初見成效。所以,中老年內分泌機能減退者,常食頗宜。 白菊花 - 中國的古代醫家、 道家及養生學家多認為菊花有養生延年作用。早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即有“久服利血氣,輕身耐老延年”的記載。據現代研究,菊花有抗衰老和調節心血管功能,有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,確為延年益壽珍品。經分析,菊花所含的多種微量元素中,硒的含量最多,硒是已知的抗衰老物質之一,因此,中老年人經常飲用菊花,最為適宜。 靈芝 - 中醫認為,靈芝能補肝氣、益心氣、養肺氣、固腎氣、填精氣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中還說它“堅筋骨,好顏色,久食經身不老,延年”。現代研究也證實,長期食用靈芝,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,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,強壯體質,促進造血,的確有抗衰老的作用。因此,中老年人經常食用,最為適宜。【P846】 肉蓯蓉 - 性溫,味甘酸而鹹,質滋潤,能補腎、益精。根據古人經驗,肉蓯蓉似有抗衰老的作用。如《神農本草經》中即有“主五勞七傷,養五臟,強陰,益精氣,久服輕身” 的記載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也認為:久服則肥健而輕身,益腎肝補精血之故也。凡體質虛弱的老年人,或陽虛怕冷的老年人,或陽虛便秘的年老者,服用肉蓯蓉最為適宜,有滋潤強壯、益壽延年之效。 此外,老年人還適宜吃些白扁豆、薏仁米、赤小豆、百合、山楂、白果、草莓、葵花子、豇豆、紫菜、海蜇、羊栖草、白蘿蔔、茭白、花生、薺菜、茼蒿、馬蘭頭、金針菇、豆腐、豆腐皮、菠菜、甘藍、松花粉、黃芪、西洋參 、杜仲等。

忌食物品


年邁之人應當忌吃下列食品。 糯米 - 其性黏糯,若作糕餅,性難運化。 《本草求真》中曾告誡:“凡老人小兒病後均忌。尤其不宜多食久食。若煮粥吃,又當別論。” 咖啡 - 性溫,味甘苦。據研究,咖啡中的咖啡因有使膽固醇增高的作用,可導致與動脈有關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增多,有冠心病的老人不宜多飲。另一方面,咖啡鹼會增加體內鈣的排泄,並能阻止胃對鈣的吸收,從而使老人缺鈣嚴重,形成骨質疏鬆症,所以,老年人切忌多吃常吃咖啡。 老年人忌食之物要根據自己體質的陰陽偏盛偏衰狀況而分別對待。如老年人表現出陽氣不足者,就當忌吃柿子、生菜瓜、黃瓜、生冷水果之類;如屬陰虛火旺體質,又當忌食人參、肉桂之類;對患有老年性疾病者,應當根據自身病情,忌吃有礙疾病的食品,具體可參考有關章節【P847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