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疹
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發疹性傳染病,大多流行於冬春兩季,以6個月到5歲的小兒最易得病。患過麻疹的人,終身不會再感染麻疹。小兒一經感染,多數在 10天左右發病,通常分為初熱期 、出疹期、消退期三個階段。初熱期頗似感冒,大約為時 3天,症見發熱,微惡寒、鼻塞、流涕 、咳嗽噴嚏、眼臉紅赤、畏光流淚、 口唇較紅、頰黏膜可見到麻疹黏膜斑(又稱費柯氏斑)。出疹期為時也3天,症見壯熱、煩渴、咳嗽,疹點先從耳後、髮際及頸部出現,漸及額部、顏面、胸腹及四肢,最後手心、足心都見疹點,即為出透。消退期也為 3 天,在此期間,按出疹順序逐漸依次隱退,熱亦漸降,胃納轉佳,精神漸復。大約 4~5天后,皮膚上有糠狀脫屑,留下棕色的斑痕,經 10 天后才完全消失。

宜忌原則


麻疹患者宜吃清淡、稀軟、容易消化的食物,宜吃流汁或半流汁的多水分的食物。忌吃生冷食品,忌吃酸澀收斂作用的食物,忌吃辛辣、油膩、煎炸、熏烤的食品。

宜食物品


在麻疹過程中,患兒宜吃下列食物。 芫荽 - 俗稱香菜、胡荽。有發汗透疹的作用,宜在小兒麻疹初期或發疹期服食,一般在麻疹己透發後勿服。在民間,凡小兒出麻疹,尤其是透發不快者,常用鮮芫荽或芫荽子適量煎湯【P864】,一方面趁熱飲湯 50~100 毫升,同時也可趁熱用紗布蘸芫荽湯熱拭顏面及頸項、四肢、胸腹,有促進外周血液循環,助疹透發的效果。 甜菜 - 性涼,味甘,有清熱解毒,治療麻疹透發不快的作用。早在《別錄》中即載:“療時行壯熱,解風熱毒。”《四川中藥誌》也指出:“甜菜治麻疹初起,見點未透和顏色不紅。” 四川民間還有治小孩出麻疹應期不透,用甜菜、芫荽子、櫻桃核各10克,煎水服的辦法。 荸薺 - 其鮮汁對熱性病均有很好的效果,它有清熱、生津、化痰的作用。對於麻疹患兒發熱、咳嗽之時,可單用荸薺煎水喝,也可用荸薺同芫荽煎服,療效頗佳。 竹筍 - 在民間,多認為竹筍為發物,在小兒出疹期間,藉其大發之性,可以助麻疹透發。如《食物本草》云:“治小兒痘疹不出,煮粥食之,解毒。”《本草求真》還說:“竹筍,甘而微寒,清熱除痰,痘疹血熱毒盛,不起發者,筍尖煮湯及入藥,俱佳。” 香菇 - 又稱香蕈。食醫均認為香菇或蘑菇為“發風、動氣”之物,但它有益胃氣,托痘疹的作用。江蘇句容一帶民間,通常單獨運用蘑菇煮湯,能使麻疹早透發,早治愈。 薺菜 - 根據廣西和福建民間經驗,治療麻疹宜用薺菜煎湯服。如《福建民間草藥》中介紹:“治小兒麻疹火盛:鮮薺菜 50~100 克,或乾薺菜 40~50克,同白茅根 200~250克,水煎,代茶頻飲。”另據《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資料選編》報導:“用於預防麻疹,薺菜1000 克,加水1000 毫升,濃煎成 500毫升。每日1次,每次服100毫升。預防服用者150 人,僅7人發病,而對照組 130人中,有 56 人發病。 ”可見無論是用於預防或是治療,小兒均宜食之。【P865】 綠豆衣 - 即綠豆皮,是將綠豆用水浸胖,搓取種皮。一般可取綠豆發芽後殘留的皮殼曬乾備用。綠豆衣性涼,味甘。 《本草綱目》載:“綠豆衣解熱毒〞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亦云:“綠豆衣清風熱,去目翳,化斑疹。”在內蒙古《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》中還介紹:“治麻疹合併腸炎:綠豆皮五錢,煎水,加白糖五錢沖服,至痊癒為止。” 金銀花 - 能清熱 、解毒,適宜麻疹患兒發熱較盛者煎水代茶飲。 《本草正》認為:“金銀花,善於化毒,用一兩許時常煎服極效。”古今醫家在治療小兒麻疹的配方中,也常用之。也可直接用金銀花露當茶飲,《金氏藥帖》指出:“金銀花露專治胎毒及諸瘡痘熱毒。” 櫻桃 - 有發汗、透疹的作用,凡麻疹初起,或出疹期出而未透時皆適宜。民間有用鮮櫻桃 1 500克,裝罐內封固,然後將罐埋入地下,待1個月後取出,櫻桃自化為水,去核備用。當小兒出麻疹時,給患兒飲一杯。也有將鮮櫻桃擠出汁水 20~30毫升,稍燉熱後飲服。 蘆根 - 能清熱、生津 、止渴,尤其適宜麻疹患兒高熱口渴之時服食。民間通常用鮮蘆根 50克,水煎代茶飲,若用鮮蘆根 30~50 克,配合鮮蘿蔔120克,蔥白7個,青橄欖 7個,一同煮湯代茶,更有促使麻疹透發的效果。 鴿蛋 - 明 •李時珍認為它有“解瘡毒痘毒”的作用,適宜麻疹流行期間服食,有預防小兒患麻疹的效果。據《常見藥用動物》中介紹:“預防麻疹:鴿卵2個,煮食之,每日1次,連服3~5天。”【P866】 荔枝 - 性溫,味酸甜,能透發痘疹。 《食物療法》中還曾介紹:“治麻疹初起或出而不透:荔枝肉9克,水煎服。”由此可見,小兒在出麻疹期間,吃些荔枝,也頗適宜。 甘蔗 - 性寒,味甘,能清熱、除煩、生津、止渴,這對小兒麻疹期發熱煩躁口渴時頗宜。而且有潤燥清肺止咳作用,這對麻疹期咳嗽也有治療效果。 《食物療法》中就曾介紹:“治麻疹咳嗽:紅皮甘蔗,連皮去節,荸薺,數量不拘,煎水代茶飲。” 胡蘿蔔 - 小兒出麻疹期間宜食之。如能用胡蘿蔔60克,配合芫荽 30克,荸薺60克,一同煎水代茶飲,則更為有益。 香菇 - 又稱香蕈。性平,味甘,有益胃氣、托痘疹的作用。如《醫林纂要》中即有“可托痘毒”的記載,現代也有學者指出:體虛痘疹難出的小兒服後,可透疹外出。【P867】 此外,麻疹患兒還宜服食稀粥、藕粉、麵條、豆腐、牛奶、赤豆湯、綠豆湯、蘿蔔湯、青菜、菠菜、金針菜、紅莧菜、西瓜、黃瓜、梨子、酒釀、香醋等。

忌食物品


麻疹者忌吃下列食物。 雞蛋 - 小兒麻疹期間,本當清淡飲食為宜。雞蛋補虛,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說:“多食動風阻氣。”《飲食須知〉亦云:“小兒患痘疹者,不惟忌食,禁嗅。”所以,麻疹患兒,忌食為妥。 桂皮 - 又稱肉桂,是常用的調味佐料。性大熱,味辛甘,有補陽溫里之功,但又有辛甘大熱助火,燥烈耗陰動血之弊。所以,小兒麻疹發熱期間,切勿服用桂皮之類的調料食品。 丁香 - 為五香粉的主要成分之一。性溫,味辛,有助熱上火之性。所以,《本草經疏》中指出:“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。”尤其在小兒麻疹發燒期,更不宜食用含有丁香的五香調味品。 人參 - 性溫,味甘苦,為溫補性強壯中藥。小兒出麻疹,只宜吃清淡之物,或有透發麻疹作用的食品,【P868】不宜吃溫補助熱之物,尤其是人參之類性熱助火,耗液傷陰之品,更應忌食。 此外,麻疹患兒還應當忌吃酸石榴、李子、梅子、辣椒、茴香、胡椒、花椒、馬蘭頭、油條 、糍粑、糯米飯、年糕、炒花生、炒瓜子 、炒黃豆、黃芪、黃精、 白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