疰夏
疰夏是嬰幼兒時期的特有疾病,以1~2歲者最多,3歲以上發病較少【P884】。中醫又稱之為“小兒夏季熱”,西醫謂之“暑熱症”。疰夏的特點是夏天氣溫愈熱,身熱愈高,而且發熱不退,病程可長達 2~4個月,多數患兒皮膚灼熱無汗或少汗,煩躁不寧,口渴多飲,小便頻多,一晝夜可達數十次,秋涼後發熱自愈。預後多屬良好。
宜忌原則
近代醫學認為,疰夏是因為氣溫升高,而汗腺分泌減少或缺乏,致使機體產熱或散熱平衡失調所引起,但汗腺分泌減少或缺乏的原因未明。中國傳統醫學根據疰夏的症狀,認為暑必傷氣,津氣耗損,肺胃陰傷,故疰夏患兒宜吃清淡多汁的新鮮瓜果蔬菜,宜吃容易消化的多汁多水飲食 ,宜吃性涼,具有清熱解暑,生津止渴作用的食品,宜吃清補滋養涼潤的食物。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,忌吃溫熱性質的食物,忌吃煎炸炒爆熏烤上火的食品,忌吃過鹹的食品。
宜食物品
疰夏患兒宜吃下列食品。 西瓜 - 性寒,味甘,有清熱、 解暑、除煩、止渴的作用,中醫稱之為清熱良方“天生白虎湯”。《日用本草》認為,西瓜“清暑熱,解煩渴”。《滇南本草》說它“治一切熱症”。《本經逢原》中還說:“春夏伏氣發瘟熱病,覓得隔年收藏者啖之,如湯沃雪。 ” 故凡疰夏患兒,宜取西瓜汁,徐徐飲之。 絲瓜 - 性涼,味甘,能清熱、涼血、祛暑。 《陸川本草》云:絲瓜生津止渴,解暑除煩,治熱病口渴,身熱煩躁。小兒疰夏,食之最宜。 冬瓜 - 性涼,味甘淡,有清熱、 止渴、解暑 、除煩的功用,小兒疰夏暑熱煩悶時,宜用冬瓜煨湯服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就認為“冬瓜清熱,養胃生津,滌穢治煩。”【P885】 瓠子 - 性寒,味甘,有清熱、除煩 、祛暑的作用。 《唐本草》認為瓠子“止渴清熱”。疰夏之人煩熱口渴時,用瓠子煨湯服食,最為有益。 黃瓜 - 性涼,味甘,能除熱、生津、止渴。 《日用本草》謂之“除胸中熱,解煩渴。”《陸川本草》說它“治熱病身熱,口渴”。小兒夏季熱者,宜用鮮黃瓜洗淨後生食。 綠豆 - 性涼,味甘,最擅清熱解暑。 《本草匯言》說它“清暑熱,靜煩熱,潤燥熱,解毒熱”。對疰夏患兒暑熱煩渴者,宜用綠豆煨湯頻飲。 白扁豆 - 性平,味甘,善於解暑。 《品匯精要》云:“扁豆消暑和中。”《會約醫鏡》亦謂:“扁豆生用清暑養胃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還說:“扁豆甘平,嫩莢亦可為蔬,子以白者為勝。去皮煮食,補肺開胃,清暑生津。” 對於疰夏患兒,宜用白扁豆煮粥食用。 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還介紹:“中暑發熱,煩躁口渴,白扁豆 30~60克,煮湯,冷後分 2 次飲。” 小兒夏季暑熱症,雖與中暑有別,但用此法服之,亦頗適宜。 豆腐漿 - 疰夏患兒,暑多傷氣,津液受損,肺胃陰虛。多飲豆腐漿,既能補充水分,又能補虛潤燥,養陰止渴。 《藥性考》還認為它有“清熱下氣”之功,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說它“清肺補胃,潤燥化痰”。小兒患有夏季熱,宜用豆腐漿煮粥食。 鮮藕 - 疰夏患兒,宜吃新鮮生藕,因為生藕性涼,熟藕性溫,生藕有清熱、涼血的作用。如《本草經疏》云: “藕,生者甘寒,能涼血,除熱,清胃,止熱渴。”《本草匯言》中還說:“藕,涼血散血,清熱解暑之藥也。” 故疰夏者宜生吃或打汁飲。 甘蔗 - 性寒,味甘,能清熱、生津、止渴、潤燥。明-李時珍說:蔗,其漿甘寒,能瀉火熱。 《本草經疏》亦云:甘蔗,甘寒除熱潤燥,除心胸煩熱。《日用本草》也認為甘蔗能“止虛熱煩渴。” 小兒患暑熱症,宜用甘蔗取汁飲。【P886】 柿子 - 性寒,有清熱、止渴的作用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認為:“鮮柿,甘寒養肺胃之陰,宜於火燥津枯之體。” 小兒暑熱症,暑必傷氣,肺胃陰虛,津液不足,故疰夏熱渴者,食之頗宜。 梨 - 性涼,味甘,有生津、潤燥、止渴和清熱的作用,中醫常用於熱病津傷煩渴之人。 《本草通玄》云:生者清六腑之熱,熟者滋五臟之陰。 《本草求原》還說:“梨汁煮粥,治小兒疳熱及風熱昏躁。 ” 對小兒夏季熱,或生食,或搗汁服,都很適宜。正如《重慶堂隨筆》所云:“溫熱燥病,及陰虛火熾,津液燔涸者,搗汁飲之立效。 桑椹 - 性寒,味甘,為夏令佳果,有滋陰養液之功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說:“桑椹,甘寒益血而除熱,為涼而養陰補血之藥。消渴由於內熱,津液不足,生津故止渴。” 疰夏之人正是由於邪熱傷陰耗液,才見煩躁不寧、口渴多飲,故小兒暑熱症者,宜用桑椹煎水飲,或取紫黑熟透的桑椹生啖之。 枸杞子 - 性平,味甘,有滋陰、潤肺、止渴、生津的作用,小兒疰夏煩熱口乾渴飲者,宜用枸杞子泡茶頻飲。或選用《攝生眾妙方》中的辦法:“治疰夏虛病:枸杞子、五味子、研細,滾水泡封三日,代茶飲。” 枸杞頭 - 性涼,味甘苦,有清熱、止渴的作用,小兒患疰夏,煩熱口渴時,宜用枸杞頭涼拌作菜吃,也可用枸杞葉煎水服。正如《藥性論》所說:“枸杞葉,若渴可煮作飲,代茶飲之。” 馬蘭頭 - 性涼,能清熱、涼血。 《本草正義》認為:“馬蘭,最解熱毒,能專入血分,止血涼血,尤為特長,亦清熱解毒之要品。”小兒暑熱症,宜常食之,有退熱祛暑的效果。 番茄 - 性涼,味酸甘而多汁,有清暑熱、 生津液、解煩渴的作用。對於疰夏發熱煩渴、口乾舌燥,宜用番茄適量,洗淨切片,煎水代茶飲,熱飲或冷飲均宜。也宜用番茄汁同西瓜汁名半杯,混合一次服下,或用番茄汁半杯,甘蔗汁一酒盅,混勻服食。【P887】 荷葉 - 性平,能清熱祛暑。 《本草再新》就曾說過:“荷葉清涼解暑,止渴生津,解火熱。” 尤其是炎夏酷暑之際患有小兒夏季熱時,煩躁不寧,身熱口乾渴飲時,用新鮮荷葉煎水當茶頻飲,最為適宜。 金銀花 - 性寒 味甘,善於清熱解毒、祛暑瀉火。民間至今仍有用金銀花煎水當作夏季清涼飲料食用的習慣,也適宜用金銀花露供疰夏患兒頻頻飲用,頗有裨益。 鮮蘆根 - 性寒,味甘,最能清熱除煩、 生津止渴。 《藥性論》中說它“能解大熱”,明•李時珍也認為“蘆根甘能益胃,寒能降火”。當疰夏患兒出現身熱不退、煩躁不安、口渴多飲之時,選用新鮮蘆根煎水當茶飲用,最為適宜,既能清熱,又能除煩,更能止渴。 蕹菜 - 性寒,味甘。夏季氣候炎熱,暑氣太盛,經常吃些蕹菜,可以防暑、解熱、涼血。 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中介紹:“小兒夏季熱,口渴,尿黃:鮮蕹菜 120克,荸薺7個,煮湯,1日分2~3次服,連服7天。” 此外,小兒疰夏者還宜食蘿蔔汁、荸薺汁、芹菜、蒓菜、菊花腦、百合、山藥、地瓜、 生菜瓜、萵苣 、茼蒿、草莓、枇杷、 蘋果、荷花、菊花、石斛、沙參、西洋參、牛奶等【P888】
忌食物品
疰夏之兒忌吃下列食物。 胡椒 - 性大熱,味辛辣,古代醫家多認為胡椒“辛走氣,熱助火,多食動火燥液,耗氣傷陰”。明•李時珍也認為:“熱病人食之,動火傷氣,陰受其害。” 小兒疰夏又稱小兒夏季熱,暑熱之邪又傷陰耗氣。所以,炎夏之季本當忌辛辣燥熱的胡椒,健康幼兒也當忌之,更何況患有疰夏之兒,更當禁食,否則勢必加重病情,慎之慎之。 桂皮 - 又稱肉桂,為民間常用調味品。性大熱,味辛甘,能補火助陽。金元醫家張元素在《珍珠囊》中告誡:“肉桂,春夏為禁藥。” 小兒疰夏,則更不宜食,切忌切忌。誤食之,勢必發熱不減,加重病情。 丁香 - 為常用的五香粉主料之一。性溫,味辛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說:“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還指出:“陰虛內熱人忌之。”小兒夏季熱亦為火熱證或陰虛內熱證,因此,理當忌食含丁香的五香粉。 疰夏患兒忌吃辣椒、芥末 、生薑、花椒,茴香、荔枝、 龍眼肉、大棗、桃子、櫻桃、醃製醬製瓜菜 、人參、黃芪 、炒花生、 炒黃豆、炒瓜子等。【P889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