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期與月經病症

《黃帝內經素問•上古天真論》云:“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,⋯⋯⋯七七任脈虛,太衝脈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⋯⋯。”意思是說,女性 14 歲左右開始性成熟,從此以後,延綿 35 年左右的月經將會按月而行,直至 49歲左右而月經告終。但也有極個別的特殊情況,有的女性每隔2個月才來一次月經,稱為並經;有的3個月來一次月經,稱為季經;也有的女性每年只來一次月經,稱為避年;甚至有的女性終身不來月經,但婚後也能正常懷孕生育,稱為暗經。無論並經、季經、避年或是暗經,必須都沒有其他病變表現,無任何不適,且婚後能照樣生兒育女,這才屬於正常現象,不為病態,更無須盲目查治,胡亂服藥。 有不少女性由於平素不注意自我調養,或因情志不悅,抑鬱寡歡;或因心情急怒,情緒暴躁;或因淋雨受寒,過食生冷;或因嗜食辛辣,煎炒油膩,以致形成月經病。或行經腹痛,或月經紊亂,或崩漏不止,或月經不行。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理論,這些月經病的辨證分型一般不外乎氣滯、血瘀、寒濕、血熱、虛損等類型。所以,本節既包括女性正常月經期應當注意的飲食宜忌_更主要的還包括痛經、閉經、月經不調 、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(崩漏)等常見月經病的飲食宜忌內容。

宜忌原則


正常婦女月經期間,宜吃容易消化、營養豐富、平性或溫暖的食物,忌吃各種冷飲、生冷瓜果,忌吃性屬寒涼食品。有月經病的女性,若屬氣滯血瘀者,往往表現為胸脅脹滿,或小腹脹痛刺痛,或乳房作脹,心煩易怒,或噯氣呃逆,善太息,或月經夾有血塊。平時和月經期間宜吃具有行氣活血作用的食品,忌吃滋膩葷腥黏糯的食物,忌吃生冷性寒的物品。若屬寒濕凝滯,或胞中虛寒者,表現為經期小腹冷痛,喜溫喜暖,得熱則舒,四肢不溫,畏寒怕冷,舌淡苔白。平常及行經期間,宜吃熱性食品,忌食生冷性寒物品,忌吃冷飲瓜果。若屬血熱者,表現為月經趕前,或月經過多、崩漏不止、經色鮮紅,或心煩口乾,或便秘尿赤,或口苦欲飲,舌質紅,舌苔黃。平時和月經期間都宜吃具有清熱、生津、養陰作用的涼性食品,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,忌吃溫熱性食品,忌吃煎炸炒爆、助火傷陰的食品。若屬虛損者,或氣血不足,或肝腎陰虛,前者表現為經期小腹隱痛,按之則舒,月經量少,經色淺淡,面色淡白,語言無力,氣短頭昏,舌淡苔薄。宜吃補氣補血食物,忌吃辛辣耗氣物品。後者表現為小腹隱痛,經色淡紅量少,頭暈耳鳴,腰腿酸軟,或足後跟痛,或潮熱盜汗,或手足心熱,舌乾紅無苔。宜吃具有滋補肝腎之陰作用的物品,忌吃香燥傷陰 辛辣助火的食物。

宜食物品


有月經病的女性,宜分別選食下列食品。 山楂 - 性微溫,味酸甘,有行氣活血、化瘀止痛作用,適宜氣滯血瘀型痛經和閉經者食用。近代名醫張錫純曾說:“山楂化瘀止血而不傷新血,開鬱氣而不傷正氣。”婦女氣滯血瘀而行經腹痛腹脹者,食用山楂可以起到行氣開鬱、化瘀止痛的效果。中國醫科大學葉橘泉教授亦介紹:“婦女月經過期不來:生山楂肉30 克,水煎去渣,沖紅糖 20~25 克,熱服屢效。經停1~2月而非妊者,多服幾次亦可自下。”【P788】 薺菜 - 性平,味甘,有止血作用,適宜婦女月經過多以及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者食用。 《現代實用中藥》記載:“薺菜止血,治子宮出血,流產出血,月經過多。”《廣西中草藥》曾介紹:“治崩漏及月經過多:薺菜一兩,仙鶴草一兩,水煎服,” 黑木耳 - 性平,味甘,有止血作用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說:“補氣耐飢,凡崩淋血痢,常食可瘳。”“崩”即崩漏,指月經過多,淋漓不淨和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者。葉橘泉教授在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裡也介紹:“婦女崩漏:黑木耳60克,加水煮爛,再加紅糖 60克,一日分二次服。”另外還推薦,婦女月經過多,淋漓不止:黑木耳焙燥研細末,以紅糖湯送服,每次 3~6克,1日2次。 肉桂 - 俗稱桂皮。性熱,味甘辛,有溫經、 散寒、通血脈,暖子宮的功用,最宜寒凝胞宮的痛經 、閉經者服食。歷代醫家頗多讚譽。 《藥性論》稱“通利月閉”。《藥性類明》說“桂能導引陽氣宣通血脈,使氣血同行”。《本草綱目》云,“桂性辛散,能通子宮而破血。 ”《玉楸藥解》亦載:“肉桂溫暖條暢,女子月期產後,種種諸病,悉用肉桂。 ”凡寒性痛經及閉經者,宜在烹調時常加入桂皮,既可調味,又能治病。 紅糖 - 俗稱黑砂糖、赤砂糖。性溫,味甘,《醫林纂要》中說它有“暖胃,補脾,緩肝,去瘀,活血,潤腸” 的作用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認為紅糖的功效在於“散寒活血,舒筋止痛” 紅糖最適宜虛寒性痛經的女性以及婦女產後服食。 荷葉 - 性平,味甘澀,有止血之功。 《本章綱目》中說它“治崩中。” 適宜月經過多,或淋漓不淨 、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即“崩中”者。用鮮荷葉 25~50 克煎水當茶飲,或用乾荷葉研末,每次 10~15 克,米湯調服。 藕 - 性寒,味甘,有清熱、涼血、散瘀、 止血的作用,其散瘀止血的作用尤以藕節為強.適宜血熱型和血瘀型月經過多、崩漏、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。 《本草經疏》云:“藕,生者甘寒,能涼血止血。 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亦說:“凡陰虛,肝旺,內熱,血少及諸失血證,但日熬濃藕湯飲之,久久自愈,不服他藥可也。 ”對於藕節,醫家常用之。 《滇南本草》記載:“藕節治婦人血崩。 ” 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就曾介紹:“婦女崩漏:藕節 5~6個,劈碎以紅糖煎服。” 地黃 - 性涼,味甘苦,有滋陰和養血作用,適宜陰虛內熱的月經不調、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、崩中漏下者服食。 《別錄》中早有“主女子胞漏下血”的記載。 《日華子本草》亦有“治婦人崩中血暈” 之說。對血熱型月經病,亦頗相宜。 當歸 - 性溫,味甘辛,是中醫最常用的婦科調經要藥,有補血和血和調經止痛的作用,對氣滯血瘀型 、虛損型和寒性痛經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閉經者,皆宜服之。古代許多調理婦女月經病的名方,諸如治療“衝任虛損,月水不調,臍腹疞痛,崩中漏下,血下不止” 的《局方》四物湯;治療“室女月水不通”的《聖濟總錄》當歸丸;治療“血崩”的《儒門事親》當歸散等,都是以當歸為主藥。據《陝西醫藥情報》報導,用當歸配合紅花治療月經病,對月經不調、 痛經以及子宮發育不全等54例,皆有效果。 芒果 - 根據前人經驗,當女子月經過少,甚至閉經不行之人,宜吃芒果,因為芒果有通調月經的作用。如《食性本草》中即有記載,說它“主婦人經脈不通”。 小茴香 - 性溫,味辛,為民間常用的五香調料之一,能溫腎暖宮,元代醫家李杲說它“補命門不足”。《傷寒蘊要》中認為“暖丹田”。因此,凡屬寒性痛經或寒性閉經,最宜服食。 《食物療法》中曾有介紹:治經疼:小茴香 15 克,水煎服,每於經前3日,連服3劑。【P790】 此外,在月經期間,*若為氣滯血瘀的月經病,包括痛經、月經不調、崩中漏下、月經過少或閉經之人,還宜吃些金橘、金橘餅、橘皮、檳榔、佛手柑、金針菜、蘿蔔、砂仁等。*若為寒濕凝滯或虛寒之人的月經病,平時或行經期還宜常吃大棗 、櫻桃、荔枝、桃子、生薑、胡椒、蓽撥等。*若為血熱者,還宜吃些綠豆、綠豆芽、柿子、柿餅、草莓、香蕉、無花果、西瓜、苦瓜、番茄、瓠子、地耳、地瓜等寒涼性食品。*若屬虛損者,還宜吃牛奶、雞蛋、燕窩、王漿、人參 、黃芪、枸杞子、山藥、首烏等。

忌食物品


月經期和月經病者,忌吃下列食物。 梨 - 生梨性質偏涼,寒證皆忌。如《本草經疏》曾說過:“肺寒咳嗽,胃冷嘔吐,寒痰冷積,法咸忌之。”《飲食須知》和《增補食物秘書》也告誡:“生食令人寒中。 ”女子月經來潮期間,尤其是素有寒性痛經之人,月經期切忌多食生梨。 柿子 - 性大涼,味酸甘,所以,女子月經期間切忌食用。尤其是既往有寒性痛經病史者,更應禁食。否則寒氣阻滯胞宮,會引起經行腹痛,也可使痛經加劇 香蕉 - 性質大涼,與柿子、西瓜同為三大寒涼水果,女子月經期間均忌大寒之品。中醫認為,“寒性凝滯”“寒則收引”,經期過食寒涼之物,極易導致痛經。尤其是原有寒性痛經之人,更當忌吃。 蒓菜 - 性大涼,味甘,易傷人陽氣。 《本草匯言》中指出:“不宜多食久食,恐發冷氣,亦能損人。” 女子月經期間應忌吃大涼寒性食品,尤其素有寒性痛經之人,月經期更應忌吃蒓菜,以免加重病情。 凡在月經期間,正常女性還應忌吃柿餅、蘋果、橘子、枇杷、橙子、柚子、無花果、獼猴桃、羊桃、甘蔗、西瓜、 甜瓜、苦瓜、 地瓜、生黃瓜、生菜瓜 、荸薺、瓠子、生蘿蔔、生番茄、莧菜、豆腐、生藕、菊花腦、竹筍、海帶、紫菜、海藻、地耳、草菇、蒓菜、髮菜、 枸杞頭、馬蘭頭、地黃、鴨蛋、皮蛋、綠豆、綠豆芽、西洋參、決明子、金銀花、菊花、薄荷、冷茶和各種冷飲等,尤其是有寒性月經病者,更加忌吃。若有血熱者,忌吃肉桂、胡椒、辣椒、茴香、丁香、砂仁、生薑、芥菜、人參等溫補性食物和辛辣、刺激性食物。若為虛損之人,則忌吃蘿蔔、蘿蔔葉、地骷髏、檳榔、辣椒、砂仁、荳蔻以及各種生冷瓜果、 冷飲等。【P792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