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孕期與妊娠病症
婦女懷孕期的飲食宜忌,包含兩部分內容,一為正常懷孕期間要注意的飲食宜忌總原則,一是懷孕期間一些常見病症的飲食宜忌內容。尤其是最為常見的妊娠疾病,如妊娠惡阻(即妊娠反應)胎動不安和胎漏下血(即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)妊娠浮腫等的飲食宜忌。對於較為少見的妊娠疾病,如中醫所稱的子癇、子嗽、子煩、子懸、 胞阻以及妊娠期間尿血、遺尿、痢疾、瘧疾、 呃逆等,可參照懷孕期總的宜忌原則。
宜忌原則
婦女正常懷孕後,由於生理上的需要,宜吃一些高蛋白、多維生素、多纖維素和低鹽食品,忌吃高脂肪和過鹹食品;宜吃易消化的豐富多汁食品,忌吃生冷、性寒食物;宜吃新鮮瓜果蔬菜,忌吃辛辣刺激的、或腥羶異味、或油膩黏糯、或炒爆性熱、助火傷陰的食品。 妊娠惡阻,亦稱妊娠嘔吐,大多為早期懷孕反應。從病人表現來看,主要可分為胃熱、 胃寒 、痰濁中阻三大類型。胃熱者嘔吐頻繁,甚至飲食即吐,嘔吐苦水,舌苔黃膩,宜吃清熱性涼的食物,忌吃辛辣性熱之物。胃寒者泛吐清水,畏寒怕冷,舌苔白膩,宜吃溫胃散寒食物,忌吃性寒生冷物品。痰濁中阻者 ,惡心欲吐,嘔吐黏痰,納穀不香,舌苔厚膩,宜吃和胃化痰食品,忌吃黏糯滋膩物品。古有“嘔家忌甘”之說,故妊娠惡阻者忌吃甜物。 胎漏下血,即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的孕婦,絕大多數皆為虛弱之證,且多以氣血不足和腎氣不足,以致胎元不固為主。故凡見胎漏下血的孕婦,宜吃有補氣養血和補腎安胎作用的食品,忌吃香燥耗氣,行氣動血的食物。【P793】 妊娠浮腫,大多數為脾虛不能制水,以致水濕浸漬肌膚,流溢四肢,出現浮腫。宜吃具有補脾益氣、利尿消腫作用的食品,忌吃生冷性寒及過鹹食物;宜吃高蛋白和富含 B族維生素的營養滋補食品,忌吃耗氣傷正的食物。
宜食物品
在懷孕期間,根據上述宜忌原則,結合自身病情,宜分別選食下列物品。 妊娠惡阻者宜食物品有。 生薑 - 性溫,味辛,有溫中、散寒 、止嘔 、化痰作用,適宜胃寒和痰濁型妊娠惡阻者食用。南北朝•陶弘景曾說:“生薑去痰下氣,止嘔吐。 ”《藥性論》亦說它“止嘔吐不下食”。《食醫心鏡》中有“治嘔吐,百藥不瘥:生薑一兩,切如綠豆大,以醋漿七合,於銀器煎取四合,空腹和滓旋呷之”的記載。所以,古代孫真人云:“薑為嘔家聖藥”,實屬經驗之談。 紫蘇葉 - 性溫,味辛。 《本草匯言》中說它能“散寒氣,安胎氣,化痰氣,乃治氣之神藥也。”對胃寒及痰濁型妊娠惡阻嘔吐之人,食之最宜。可用鮮紫蘇葉 2~3片泡茶飲,也可在烹調之時加入鮮紫蘇葉 4~5片。此外,妊娠胎動不安者也宜服之。明•李時珍指出:紫蘇同橘皮、砂仁,則能行氣安胎。 砂仁 - 性溫,味辛,適宜胃寒性妊娠惡阻嘔吐及胎動不安的孕婦食用。 《濟生方》載有“縮砂散”,是用以治療妊娠胃虛氣逆,嘔吐不食:縮砂仁不拘多少,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入生薑自然汁少許,沸湯點服,不計時候。 “還有古方記載:“治婦人妊娠,偶因所觸,或 墜高傷打,致胎動不安,腹中痛不可忍者:縮砂不拘多少,搗為末,每服二錢,須臾覺腹中胎動處極熱,而胎已安。 ” 所以,《約品化義》中指出:“砂仁辛散苦降,若嘔吐噁心,寒濕冷瀉,以此溫中調氣。若胎氣腹痛,惡阻食少,胎脹不安,以此運行和氣。【P794】 白荳蔻 - 性溫,味辛,有行氣、暖胃、止吐的作用,對妊娠惡阻、噁心嘔吐屬寒者尤宜。 《開寶本草》載:“主積冷氣,止吐逆反胃。”《醫學啟源》說它“溫暖脾胃”。古時《隨身備急方》亦云:“治胃氣冷,吃飯即欲得吐:白荳蔻三枚,搗篩更研細,微溫調服。”《武漢醫藥衛生》曾介紹:“治妊娠嘔吐:白荳蔻3克,竹茹 10克,大棗三枚,鮮薑3克,將生薑搗碎取汁,三藥煎取 1茶杯,約50~60毫升,沖薑汁服。” 單用白荳蔻與生薑亦佳。 蘆根 - 性寒,味甘,有清熱、止嘔、 除煩的作用,適宜胃熱妊娠惡阻嘔吐的孕婦煎水代茶飲。 《唐本草》載:“蘆根療嘔逆不下食,胃中熱。。”明代醫家繆希雍指出:“蘆根味甘寒,火升胃熱,則反胃嘔逆不下食,孕婦血不足則心熱,甘寒除熱安胃,亦能下氣,故悉主之也。” 凡妊娠惡阻,口乾嘔逆,苔黃舌紅者,服之尤宜。 蘿蔔 - 性涼,味甘辛,有清熱、 化痰、下氣作用。明•李時珍認為蘿蔔“主吞酸”,《瀕湖集簡方》中介紹:“治食物作酸:蘿蔔生嚼數片。”《普濟方》亦載:“治翻胃吐食:蘿蔔捶碎,蜜煎,細細嚼咽。” 對於妊娠初期,胃熱嘔吐,惡心吞酸的惡阻反應者,宜生嚼蘿蔔適量,或捶碎絞汁飲服,不必用“蜜煎”。 冬瓜 - 性涼,味甘淡,妊娠惡阻嘔吐屬胃熱者,宜用冬瓜煨食,它有清熱、化痰、和胃的功效。清代食醫王孟英說冬瓜“清熱,養胃,生津,滌垢治煩。” 橘子皮 - 有理氣化痰之功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說它“療嘔噦反胃嘈雜,時吐清水。” 對痰濁中阻的妊娠惡阻,噁心欲嘔,嘔吐黏液清痰,舌苔濁膩者,最宜用橘皮泡茶飲。柚子也適宜妊娠惡阻者食用,《日華子本草》中就說:“治妊孕人食少並口淡,去胃中惡氣。”【P795】 檸檬 - 味極酸,孕期妊娠惡阻和胎動不安者宜食之,檸檬有止嘔和安胎之功。 《食物考》即有記載:“檸檬,孕婦宜食,能安胎。”《嶺南隨筆》說它能“治噦”,《綱目拾遺》認為“醃食下氣和胃,”《粵語》中還指出:“檸檬,宜母子,味極酸,孕婦肝虛嗜之,故日宜母。 ”所以,在廣西民間,檸檬又叫“宜母果”。 甘蔗 - 中醫認為蔗漿有止嘔的作用。如《別錄》中說它“主下氣和中”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認為甘蔗能“止虛嘔”。 《食物療法》中還介紹:“治妊娠嘔吐:甘蔗汁1盅,生薑汁5滴,一日數次。喜食酸甜的孕婦最適用。” 所以妊娠惡阻者宜以甘蔗汁同薑汁一起食用。 蘋果 - 是一種鹼性食物,孕婦食之頗宜。尤其是在妊娠反應期吃些蘋果,可以調節水鹽和電解質的平衡,預防因嘔吐而出現的酸中毒。 胎漏下血的孕婦,即有先兆流產或習慣性流產的孕婦,宜吃下列食品。 雞蛋黃 - 性平,味甘,有滋陰養血之功。明•李時珍認為:“雞子黃,氣味俱厚,故能補形,昔人謂其與阿膠同功,正此意也。”《普濟方》載:“治妊娠血下不止,名曰漏胎;雞子十四枚,取黃,以好酒二升煮,使如餳,一服之未瘥,更作服之,以瘥為度。”【P796】 葡萄 - 性平,味甘酸,有補氣血、強筋骨和利小便的作用。適宜氣血不足的胎漏下血的孕婦和妊娠浮腫者食用。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說:“葡萄補氣,滋腎液,益肝腎,強筋骨,安胎。”故有先兆流產者宜服。 《百草鏡》中又說:“葡萄利水甚捷,除遍身浮腫。”妊娠浮腫者,食之亦佳。 杜仲 - 有補肝腎,強筋骨和安胎之功,對腎虛胎漏,即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的孕婦,在懷孕期間見有腰酸軟無力,小腹墜痛,胎動不安,見紅下血者,宜食杜仲。 《簡便單方》亦載:“治頻慣墮胎或三、四月即墮者:於兩月前,以杜仲八兩,續斷二兩,山藥五、六兩為末,作糊丸,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湯下。 此外,有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的孕婦,還宜吃些山藥、黨參、黃芪、芡實、蓮子、木耳、紅棗、龍眼肉、栗子、胡桃仁、枸杞子、芝麻、花生、豆製品、禽蛋等有健脾、益腎、補氣的滋補強壯食品。 妊娠浮腫者宜食物品有。 赤小豆 - 性平,味甘酸,能利水消腫。元代醫學家王好古說:“赤小豆消水通氣而健脾胃。”《藥性論》亦云:“治水腫皮肌脹滿。” 米皮糠 - 適宜因B族維生素缺乏而引起的妊娠腳氣浮腫。早在唐代,孫思邈在《千金翼方》中就有記載:“治腳氣常作:米皮糠五升,以水一斗,煮取七升,去滓,煮米粥常食之,即不發。 ”據近代研究,米糠中含有油脂 、蛋白質、糖、纖維素以及多量的維生素 B1和維生素 A、維生素E 等。對於妊娠腳氣浮腫者,民間有用米皮糠、麥芽各等量,磨粉做團子,蒸熟食用,每日吃3-5 個。 此外,懷孕婦女特殊情況下,還宜服食下列食物。 豆漿 - 急性妊娠中毒者宜食之。據臨床報導,對 92例先兆子癎及子癎患者(即妊娠中毒症),採用豆漿飲食,即每日給純黃豆製的豆漿2000毫升,加糖 200 克,分6次進食,一般持續2~4天,並改用無鹽普食。結果水腫消退,血壓下降,收效滿意。經分析,豆漿含鈣低,含鹽少,含維生素 B1及菸酸較多,故有降低血壓和利尿作用。【P799】 鵪鶉蛋 - 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卵磷脂及維生素 B1、維生素 B2、維生素 A 和鐵、磷、鈣等物質,尤其適宜孕婦臨產前服食。有報導:用鶴鶉蛋3個,米醋 50毫升煮沸,沖服,對產後胎衣不下者有益。【P800】 龍眼肉 - 懷孕足月,即將分娩,中醫稱之為臨盆。產婦臨盆,吃些龍眼肉最為適宜,這是清代食醫王孟英經驗之談。方法是:以剝好的龍眼肉,盛竹筒式瓷碗內,每肉 30克,入白糖3克,素體多火者,再加西洋參3克,碗口罩以絲棉一層,日日於飯鍋上蒸之,蒸到百次。每以開水瀹服一匙,大補氣血,力勝參芪,“產婦臨盆,服之尤妙”。 橄欖 - 由於橄欖中含有豐富的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,其中鈣和鉀的含量尤為豐富,鐵、鋅、鎂的含量也高。而且所含橄欖油還能大大加速骨骼的發育,這對懷孕期婦女尤為適宜,不僅能補益自身體質,還可以加速胎兒的生長發育。
忌食物品
懷孕期與妊娠病症,應忌食下列食物。 大麥芽 - 根據前人經驗,婦人懷孕期間忌食大麥芽。如《本草正》中說:“麥芽,女子有胎妊者不宜多服。亦善催生落胎。”《藥品化義》亦云:“凡痰火哮喘及孕婦、切不可用麥芽。” 燕麥 - 有滑腸和下行之力,故有一定的催產作用,懷孕之婦當忌食為妥。 薏苡仁 - 根據古代醫家經驗,懷孕婦女忌食為妥。 《飲食須知》中說:“以其性善者下也,妊婦食之墜胎。”【P801】清代食醫王孟英亦告誡:“苡仁性專下達,孕婦忌之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中還明言:“妊娠禁用。”【P802】 山楂 - 俗稱棠梂、山里紅。由於它能活血化瘀、消積破氣,故對懷孕婦人的胎孕極為不利,甚至會引起流產。所以,孕婦切忌食用。 茄子 - 根據前人經驗,懷孕婦女忌吃茄子。如《本草求真》中說:“茄味甘氣寒,質滑而利,孕婦食之,尤見其害。 ”《飲食須知》還認為:“秋後食茄損目。女人能傷子宮無孕。” 所以,孕婦應忌食為好,或謹慎食用。 馬齒莧 - 又稱馬齒菜。其性寒滑,故懷孕早期,,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史者忌食之。如《本草正義》中說“兼能入血破瘀”。明•李時珍也認為馬齒莧“散血消腫,利腸滑胎”。近代臨床實驗認為馬齒莧能使子宮平滑肌收縮。所以,孕婦忌吃馬齒莧,但在臨產前又屬例外,多食馬齒莧,反而有利於順產。 木耳菜 - 又稱滑腹菜、 落葵、西洋菜。性屬寒滑,有滑利涼血之弊。如《南寧市藥物誌》中告誡:“孕婦忌服。” 尤其是在懷孕早期以及有習慣性流產(即中醫所說滑胎)的孕婦,更應忌食之。 慈姑 - 慈姑有活血作用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明確指出:“慈姑功專破血,通淋,滑胎,利竅。多食動血,孕婦尤忌之。”《日華子本草》中也有“懷孕人不可食” 的告誡。尤其是在懷孕早期和有習慣性流產史者,更應忌食之。因為活血破血,滑胎利竅之品,均對妊娠不利。 胡椒 - 為大辛大熱的辛辣刺激性食品。 《本草經疏》中指出:“胡椒,其味辛,氣大溫,性雖無毒,然辛溫太甚,過服未免有害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則強調:“多食動火燥液,耗氣傷陰,破血墮胎,故孕婦忌之。 ” 因此,懷孕之人切莫多食。【P803】 花椒 - 性溫,味辛,古代醫家還認為它有“小毒”。根據前人經驗,懷孕婦女不宜多吃花椒。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說:“多食動火墮胎。”《中藥大辭典》也明確告誡:“孕婦慎服。” 咖啡 - 性溫,味甘苦,它所含的咖啡因對胎兒的發育不利,有可能會導致嬰兒肌肉張力降低,肢體活動力差,甚至出現弱智或癡呆。同時咖啡也會增加孕婦流產的危險。 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報導說,孕婦飲用咖啡導致流產的危險性比不喝咖啡的孕婦高 22%,懷孕期間比懷孕前喝咖啡的影響更大。因此,懷孕婦女切忌多吃常吃咖啡。 莧菜 - 懷孕婦女在臨產期宜食之,因為莧菜性屬滑利,能通竅滑胎。如《本草綱目》即有“莧菜滑胎”之說《飲食須知》亦云:“莧,妊婦食之滑胎,臨月食之易產。” 因此,孕婦足月臨產時,食之最宜。但要指出的是,莧菜既有滑利之性,早期妊娠又當忌食。 《滇南本草》中說它“能通血脈,逐瘀血”。 《本草衍義補遺》還指出:“莧,下血而又入血分,且善走。” 這說明懷孕初期不吃為宜,尤其是有流產傾向或有習慣性流產史者更忌。 海帶 - 據研究,孕婦缺碘會影響胎兒發育不良,造成智能低下,因此孕婦適宜吃些海帶,以補充體內的碘。但應注意的是,孕婦若過量地服食海帶,過多的碘又可引起胎兒甲狀腺發育障礙,這對胎兒會產生不良影響,嬰兒出生後可能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。這猶如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的道理。 桂皮 - 又稱肉桂。性大熱,味辛甘,能補火溫中,但又有破血動胎之弊。如《藥性論》曾說它“通利月閉,治胞衣不下”。 《本草綱目》還說:“桂性辛散,能通子宮而破血,故《別錄》言其墮胎。”《得配本草》又明言告誡:“⋯⋯孕婦、產後血熱,四者禁用。 ”由此可見,懷孕婦女切勿食之。 懷孕婦女在妊娠期間,忌吃辣椒、丁香、茴香、生薑、芥末等性屬大熱,味屬辛辣刺激性的食品;忌吃柿子、柿餅以及各種冰鎮冷飲等大涼性寒之物;忌吃醃菜、醬菜等過鹹高鹽食品;忌吃檳榔、金橘餅、生蘿蔔、落葵、濃茶、可可等耗氣動血的食物。 妊娠惡阻階段還應忌吃糖果、酒釀、蜜餞 、飴糖、白糖、冰糖、蜂蜜、甜點等甘味之物;忌吃糯米飯、糍粑、 龍眼肉、荔枝 、大棗等黏糯滋膩食品;忌吃難以消化的食物。胎動不安和胎漏下血者,還應忌吃蒓菜、 髮菜、菠菜、莙薘菜、菊花腦、茄子、芹菜、生黃瓜 、生菜瓜、西瓜、地瓜、 綠豆、柿子、柿餅、 香蕉等性屬寒涼生冷之物;忌吃蘿蔔、檳榔、 山楂、 金橘 、慈姑、落葵、海帶、肉桂等耗氣破氣、活血動胎食品;忌吃辣椒、胡椒、茴香、生薑、花椒、芥末、榨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。妊娠浮腫者主要是忌鹽和過鹹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