哺乳期與乳汁缺乏(附:回乳)
孕婦產後 3日進入哺乳期,一般到10個月後,幼兒即可斷奶,結束哺乳期。由於民間習俗不同,極個別地區的少數婦女要到1年後,甚至2-3年後,才給幼兒斷奶。其實,此時的奶水營養成分並不很高了。在哺乳期內,有的產後體虛、氣血不足,個別的也會因為肝鬱氣滯,導致乳汁缺乏,或是有乳汁而不下,甚至無乳汁的現象,這就需要配合飲食調養了。
宜忌原則
在哺乳期內,一方面為了調養好產婦的身體,另一方面也為了能使嬰幼兒有足夠的營養,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。一般宜多吃些高蛋白、高熱量、多維生素的食品;宜吃溫補性多湯水易消化的滋補食品,宜吃具有催乳通乳作用的食物。忌吃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,忌吃香燥傷陰食品,忌吃性寒生冷食物。
宜食物品
哺乳期的營養滋補食品可參考產後期,在此重點介紹乳汁缺乏的宜食物品。 番薯藤 - 即山芋藤。有通乳作用。 《四川中藥誌》云:“通乳汁,治婦人乳汁不通。” 南瓜子 - 據《中醫雜誌》1966 年第三期中報導:對於產後乳汁缺乏者,單用生南瓜子,每次 15~20 克,去殼取仁,用乾淨紗布包裹搗成泥狀,然後加入開水適量和勻後服下。亦可加入少許豆油或食糖攪拌,早晚空腹各服1次,一般連吃 3~5天即可見效。需要注意的是,只用生南瓜子仁,若將瓜子仁炒熟吃或煮粥吃則無效。【P814】 黑芝麻 - 性平,味甘,能補益肝腎、益氣養血,產後氣血不足、體虛缺乳者宜食之。 《玉楸藥解》云:“芝麻補益精液,潤肝臟,養血舒筋,療乳少。”《本草綱目》中曾介紹:“治婦人乳少:芝麻炒研,入鹽少許食之。” 豌豆 - 性平,味甘,有和中下氣的作用,適宜肝鬱氣滯而乳汁不通的產婦食用。 《日用本草》云:“豌豆,煮食下乳汁。”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也說:“煮食,和中生津,止渴下氣,通乳消脹。”對產後有乳而不下者,食之尤宜。 涼粉果 - 俗稱木饅頭,薜荔果。性平,味甘,能通乳、活血、消腫,適宜肝鬱氣滯、乳汁不下的產婦食用。明•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就說它“固精,消腫,下乳”。 《本經逢原》還認為涼粉果“為利水活血通乳要藥”。 花生 - 性平,味甘,有悅脾和胃、潤肺化痰、益氣補虛的作用,適宜產後體虛乳汁不足者服食。 《現代實用中藥》認為花生“治腳氣及婦人乳汁缺乏”。 赤小豆 - 能和血、消腫、通乳,適宜乳汁缺乏或乳汁不下者食用。明•李時珍認為赤小豆有“散血而通乳汁”的功效,《產書方》亦載:“下乳汁:煮赤小豆取汁飲。”民間對缺奶的產婦,常用赤小豆 150 克,煮粥服食,或用赤小豆 250 克,煮湯,去豆飲濃湯,連吃5~7天。【P815】 蘿蔔纓 - 又稱蘿 卜葉。有消食、理氣的作用,適宜氣血鬱滯而乳汁不通的產婦。如《滇南本草》中記載:“治婦人奶結紅腫疼痛,乳汁不通,或被壓著,或小兒吹著:紅蘿蔔桿葉不拘多少,搗汁一杯,新鮮更好,煨熱,點水酒或燒酒服。” 茭白 - 有通乳下奶的作用,茭白能通奶,古書不見記載,民間多有流傳。 萵苣 - 能療乳汁不通,對乳汁缺乏或有乳而不暢通者宜食。明•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就有“萵苣通乳汁”的記載。 《海上方》亦云:“治產後無乳:萵苣三枚,研作泥,好酒調開服。” 豆腐 -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醣類、維生素和無機鹽,營養價值極高。如產婦奶汁不足,最宜食用。民間有用豆腐4塊,紅糖6克,加水共煮,待糖溶化後放入米酒 30 毫升,或酒釀 50~100克,一次吃完,這對乳汁缺乏者,效果亦佳。其他豆製品,如豆腐乾、豆漿、豆腐皮、百葉、豆腐腦等,也適宜乳汁缺乏的產婦食用。【P817】 橘皮 - 雖無下乳之功,但在哺乳期,若出現急性乳腺炎時,服食頗宜。據介紹:患有急性乳腺炎的哺乳期婦女,可用橘皮 30克,生甘草6克,每天煎服2次,重者加倍。經觀察,發病在 1~2 天內,大都取得良好效果,一般經2~3天即可獲愈。 無花果 - 性平無毒,能開胃、助消化,又有催發乳汁的作用。 《醫林纂要》中即有記載,說它“益肺,通乳”。凡產後乳少或無乳者,食之頗宜。 小茴香 - 是五香粉的五種香料之一,民間食用很是普遍。根據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的經驗,認為它能健胃、理氣、興奮、強壯,並有催乳之功。所以,哺乳期奶水不足者,食之亦宜。 此外,體質虛弱、氣血不足的產婦乳汁缺乏者,還宜吃牛乳、蛋類、桂圓、大棗、胡桃、木瓜 、裙帶菜、金針菜、絲瓜以及黨參、黃芪、當歸身、通草等;若兼有肝鬱氣滯者還宜吃些蘿蔔湯、金橘餅、佛手柑等。 另外,哺乳期結束或不願再哺乳而需要斷奶時,宜吃以下食品。 花椒 - 是一種最為常用的辛辣調味品,雖然《食療本草》中有“下乳汁”的記載,但民間有用“花椒9克,水煎服”的退奶方法。據 1972 年《常州衛生資料選編》第3期和1966年《中級醫刊》第7期中介紹:單用花椒6~15 克,加水 400-500 毫升,浸泡後煎煮濃縮成250毫升,然後加入紅糖(白糖效果不佳)50~100克,於斷奶當天趁熱1次服下,日服1次,約1~3天即可回奶。絕大多數於食後6小時乳汁分泌即明顯減少,第2天乳脹消失或脹痛綏解。【P818】 麥芽 - 性微溫,味甘,適宜回乳時乳房脹痛。運用大麥芽退奶,在民間己成習俗。 《滇南本草》亦載:“麥芽寬中、下氣,並治婦人奶乳不收,乳汁不止。”《藥品化義》中還說:“大麥芽炒香開胃。若產後無兒飲乳,乳房脹痛,用此二兩,炒香搗去皮為末,分作四服立消。”近代名醫張錫純認為:“婦人乳汁為血所化,因大麥芽善於消化,兼有破血之性,故又善回乳。”可見麥芽退奶,古今皆有共識。無論生麥芽或炒麥芽,皆有回乳之效。民間有單用生大麥芽 125 克,水煎服,1日2次;也有用炒麥芽 125 克,煎成濃汁一大碗,1日3 次分服;還有用生麥芽、炒麥芽各 60 克,水煎服,連服3天,皆有一定效果。 小麥麩 - 有回乳作用,馬文飛《食物療法》中曾介紹:小麥麩 60克,紅糖 30 克。將麩子炒黃,再入紅糖 混勻再炒一下 放碗內,一日數次食之,2日食完。故哺乳期婦女在需要回奶時,宜食之。
忌食物品
哺乳期及乳汁缺乏者,忌吃下列食品。 大麥芽 - 由於麥芽有減少乳汁分泌甚至回乳的作用,故凡哺乳期婦人忌食之。 芫荽 - 又稱香菜。雖能發汗透疹,下氣消食,但近代有學者指出:香菜可使產婦產後乳汁不足。因此,哺乳期婦女應當忌吃或少吃些芫荽。 哺乳期內和乳汁缺乏時,忌吃辣椒、桂皮、花椒、丁香、芥末、咖啡、濃茶等刺激性食品;忌吃各種冰鎮冷飲、苦瓜、香蕉、西瓜、生黃瓜 、生菜瓜、柿子、柿餅、梅子、等性寒大涼食品。【P819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