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三月飲食宜忌
夏三月是指立夏后的四月,芒種後的五月和小暑後的六月,古人稱為三夏,又作炎夏。夏季的天叫昊文,夏季的風叫炎風,,夏季的節叫炎節。這些都說明,進入夏季,暑氣漸盛,炎炎夏日,日光強烈,酷熱蒸騰。農歷六月,又稱長夏。 《素問•六節藏象論》唐•王冰注:“所謂長夏者,六月也。”長夏炎熱多雨,故有暑氣挾濕的特點。
宜忌原則
夏三月暑性溫熱,人體新陳代謝旺盛,汗易外洩,耗氣傷津,故宜吃些具有祛暑益氣、生津止渴、養陰清熱作用的飲食,宜吃性涼多汁的新鮮瓜果蔬菜,宜適當飲水和清涼飲料;長夏暑濕之氣容易侵擾人體,使人出現倦怠乏力、食慾不振、口膩無味、身重嗜睡的“苦夏症”,此時又宜吃些具有芳香開胃、健脾化濕作用的食品;炎夏季節,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、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、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,故宜吃些清補食物為主,輔以清暑解熱、護胃益脾作用的食物和具有降血脂、降血壓、護血管作用的食品;嬰幼兒肌體器官組織嬌嫩,正處於新陳代謝旺盛的生長期,夏季炎熱多汗,鈣、磷代謝增強,以及鋅、鎂、鈉等隨汗丟失,故宜進食含鈣、【P934】鋅等微量元素豐富的清補食品,促使機體生長。在炎熱的夏季,應當忌吃溫熱助火的食品,忌吃油膩黏糯、煎炸炒爆等難以消化的食物,忌吃辛辣香燥、傷津耗液的食品;素有脾胃虛寒之人,即使炎夏,也切忌多吃暴食生冷性寒之物;婦女在月經期間或產後期間,雖然天氣炎熱,亦忌食生冷性涼的物品,夏季微生物十分活躍,含蛋白質或脂肪豐富的動物性食品,極易腐敗變質,所以,夏季宜少吃葷腥之物,尤其是變質食品,尤當禁忌。
宜食物品
夏三月宜吃下列食品。 白扁豆 - 性平,味甘,有清暑化濕、健脾益氣的作用,尤其是長夏之時,暑濕吐瀉,食少久洩,脾虛嘔逆者,食之最宜。 《品匯精要》說它“消暑和中。” 明•李時珍認為扁豆能“止泄瀉,消暑暖脾胃 ,除濕熱,止消渴”。 《會約醫鏡》中還指出:“生用清暑養胃,炒用健脾止瀉。” 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曾介紹:“中暑發熱,煩躁口渴,小便不利。或夏季急性腸胃炎,上吐下瀉時,選用白扁豆30~60克,煮汁分2~3次飲服。健康之人,常用白扁豆煮粥服食,也頗適宜。” 綠豆 - 性涼,味甘,能清熱解毒、消暑除煩,為夏季祛暑佳品。 《本草匯言》中說得好:“綠豆清暑熱,靜煩熱,潤燥熱,解毒熱。” 明代養生學家高濂《遵生八箋》中介紹:“解暑:綠豆淘淨,下鍋加水,大火一滾,取湯停冷色碧食之。如多滾則色濁,不堪食矣。” 這是高濂的經驗之談。民間常於炎夏之季,用綠豆煮成稀薄粥食用,亦頗有益。 梨子 - 古代醫家稱之為“天生甘露飲”意恩是梨有清熱潤燥,生津止渴的作用,在炎夏酷暑、津傷煩悶之時,食之最宜。明•李時珍說“梨有治風熱、潤肺、涼心、消痰 、降火、解毒之功。”《重慶堂隨筆》中還說:“溫熱燥病,及陰虛燔涸者,搗汁飲之立效。”【P935】 西瓜 - 古代醫家稱之為“天生白虎湯”,它有清熱解暑,除煩止渴的功效。 《日用本草》就有西瓜“消暑熱,解煩渴”的記載。 《本經逢原》中還說:“西瓜,能引心包之熱,從小腸、膀胱下泄。能解太陽、陽明中渴及熱病大渴,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。” 但民諺說得好,“西瓜祛暑,多食傷氣。”這是因為西瓜清暑力強,故脾胃虛寒之人,雖在三伏大熱天氣,亦當少吃或勿食,否則積寒助濕,變生他病。若加入好酒數滴食之,或可消除此弊。故諺“西瓜一個,好酒數滴,味甜且香,寒溫相宜。” 甘蔗 - 古代醫家稱之為“天生復脈飲”。蔗漿甘寒,有解熱、生津、潤燥、滋陰的作用,通常作為清涼生津劑。在炎熱夏季,對口乾舌燥,津液不足,煩熱口渴者,食之最宜。 烏梅 - 在民間,有用烏梅同冰糖煎成烏梅湯放涼後當冷飲供夏天飲用的習慣。烏梅味酸,同冰糖煎湯,又甜又酸,,非常可口。中醫有“酸甘化陰”之說,炎夏飲用烏梅湯,有生津止渴,祛暑養陰的效果。不僅如此,烏梅對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、傷寒桿菌、綠膿桿菌、霍亂弧菌等多種病菌都有抑製作用。因此,夏季飲用烏梅湯,不但是清涼飲料,並且可以防止腸道傳染病。 草莓 - 有清暑解熱,生津止渴的作用。草莓是一種鮮紅色的漿果,果肉柔嫩多汁,每100克鮮果中含維生素C60~80毫克,還富含磷、鈣、鐵等礦物質,果味酸甜適口,具有特殊的香味,是夏季天然的清涼止渴劑。 桑椹 - 性寒,味甘,是一種球形多汁的小漿果,每100千克新鮮桑椹能榨出果汁40多千克,有人用它製成桑椹汽水,甜酸適度,風味別緻,是夏令理想的清暑飲料。桑椹有滋明養液的作用。 《本草經疏》載:“桑椹,甘寒益血而除熱,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。” 所以,每年4-6月桑椹紫熟時,食之最宜。【P936】 葡萄 - 性平,味甘酸,是一種多汁漿果,有補氣血、開胃口的作用。古人對葡萄給予很好的評價,認為“葡萄當夏末涉秋,尚有餘暑,,甘而不飴,酸而不酢,冷而不寒,味長汁多,除煩解渴。” 可謂是水果中的雋品,夏天食之頗宜。 椰子漿 - 又稱椰子汁、椰酒,為椰子胚乳中的漿液。 《中國藥植圖鑑》云:“椰汁滋補,清暑,解渴。”所以,夏季飲用椰子漿,既能補充隨汗丟失的體液,又有補虛、祛暑、止渴的功效。特別是對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水腫之人,食之更宜。據國外資料稱,飲用椰子漿,對311例心衰伴水腫者的觀察,認為有良好效果。 檸檬 - 味極酸,有生津、止渴、祛暑、安胎的作用。 《食物考》中記載:“檸檬漿飲渴瘳,能闢暑。孕婦宜食,能安胎。”所以,炎夏之季,宜用檸檬絞汁飲 ,或生食,尤以懷孕婦女食之更宜。 西瓜皮 - 又稱西瓜青、西瓜翠衣,為西瓜的外皮。有良好的清熱解暑、生津止渴的效果,對炎夏之季,暑熱煩渴者,食之最宜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說它能“涼驚滌暑”。 《飲片新參》亦云:“西瓜皮清透暑熱,養胃津。” 或洗淨涼拌,或煎湯代茶飲服均可。 柿子 - 有清熱、去煩、止渴的功用。清代食醫王孟英曾說:“鮮柿,甘寒養肺胃之陰,宜於火燥津枯之體。” 故炎熱夏季,肺胃陰傷,汗多津洩,燥熱煩渴之時,食之尤宜。然柿屬大涼之物,雖在三伏,宿有胃寒,或脾胃素虛,以及婦女經期,仍當忌食為妥。 菠蘿 - 又稱鳳梨,與香蕉、荔枝、 柑橘同為華南四大名果。菠蘿多汁,味酸甜可口,香氣濃郁,別有風味。有清暑解渴、消食止瀉的作用。馬文飛《食物療法》一書中還曾介紹:治中暑,發熱煩渴:菠蘿1個搗爛擠汁,涼開水送服。尤其是腎炎病人和高血壓患者,在炎熱夏季食之更宜。 荸薺 - 是夏季理想果品,它性寒多汁,無論生食或熟食,均屬清熱、祛暑、生津、止渴的佳品。對熱天口渴、咽喉乾痛、肺有熱氣、眼球紅赤、口鼻烘熱、咳吐黃痰時,食之更宜。若炎夏時容易發生暑熱下痢,飲用荸薺汁,能清理腸胃熱滯污穢,可收輔助治療效果。【P937】 苦瓜 - 俗稱癩葡萄。性寒,味苦,有清火消暑,明目解熱的作用。適宜夏季煩熱 、口渴多飲,甚者中暑發熱時服食。 《滇南本草》中就有“苦瓜瀉六經實火,清暑,益氣,止渴” 的記載。 《生生編》亦說它“除邪熱,解勞乏,清心明目。”民間都把苦瓜當作夏季合時的蔬食。烹調時把苦瓜縱切開來,去瓤後,用鹽水稍醃片刻,即除掉一半苦味,再將苦瓜切片,可炒可拌,不僅不苦,反而更鮮美。民間還有用苦瓜煮湯作涼茶飲用,更具有消暑、祛熱、止渴的效果。 冬瓜 - 性涼,味甘淡,肉質柔軟,有獨特的清涼感,是夏季最受歡迎的瓜類。民間常用冬瓜煨湯,是最好的消暑妙品;鮮冬瓜絞汁或搗汁飲用,更可消暑解熱;夏天用以配合冬菇煨湯,特別受小朋友的喜愛,更有消除暑熱煩悶的功效。古代醫家也多用之,如《本草再新》說:冬瓜“解暑化熱”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亦云:“冬瓜清熱,養胃生津,消暑濕。” 節瓜 - 栽培於廣東一帶,味道清淡。 《粵草誌》云:“節瓜乃冬瓜中一種小者,白皮,蔓地生,一節生一瓜,得水氣最多,故解暑毒。”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亦說:“節瓜止渴生津,驅暑,健脾,利大小腸。” 節瓜不僅解暑,還有利尿作用。民間習慣在夏日用節瓜煨湯,不但能保特小便通暢,幫助消除疲勞,還能消除暑熱,保持身體健康。【P938】 地瓜 - 又稱涼瓜,生熟均可食用。生吃味甜,可充當夏令水果,炒吃可當菜。 《陸川本草》中記載:“地瓜甘涼,生津止渴,,治熱病口渴。” 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還曾介紹:“傷暑煩熱口渴:地瓜去皮生吃,有清暑解渴功效。” 菜瓜 - 又名越瓜、生瓜,果肉白色或淡綠色。性寒,味甘,質脆多汁,炎夏季節煩熱口渴時,宜生食之。它有清熱、 除煩、解渴、利尿作用。 《食物中藥與便方》中說:“中暑煩渴,用生瓜搗絞汁,多量飲服,能解暑熱。” 黃瓜 - 性涼,味甘,清涼多汁,具有清熱解暑、生津止渴的功用。小黃瓜生食或涼拌,是夏日應時佳蔬,老黃瓜煨湯,又是炎夏消暑解渴的天然保健飲料。 甜瓜 - 又稱香瓜,性寒,味甘,有消暑熱、解煩渴、利小便的效果。 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亦說它能“滌熱,利便,除煩,解渴,療飢,亦治暑痢。” 故夏季煩熱口乾時食之頗宜。 菱角 -《隨息居飲食譜》中記載:“鮮者甘涼,熟者甘平。生食能清暑解熱,除煩止渴,熟食則健脾益氣。” 所以,炎夏煩渴之時宜食生菱。 番茄 - 又稱西紅柿。據《陸川本草》記載,它“甘酸微寒,生津止渴,健胃消食,治口渴,食慾不振”。番茄含豐富的維生素,其中以維生素C最多,還含有不少鈣、磷、鉀、鈉等元素,它既是蔬菜,又具有水果的特徵,故又有“菜中之果”的美譽。炎熱夏天,吃白糖拌西紅柿,不僅能生津止渴、健胃消食,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。民間還用於預防夏日中暑,習慣用番茄適量,洗淨切片,煎湯代茶當作飲料。 莧菜 - 性涼,味甘,是夏天的理想蔬菜。天氣酷熱,往往會令人心煩氣躁,用莧菜煮湯佐膳,有解暑清熱的好處,尤其是青少年在夏季服食,更加適宜,不僅能解暑,還由於莧菜含有高濃度賴氨酸,故對人體成長發育很有幫助。若是孕婦夏日臨產前,則食之最宜。 《本草衍義補遺》中曾說:“莧,下血而又入血分,且善走,臨產時煮食,易產。”【P939】 薏苡仁 - 又稱六穀米。性涼,味甘淡,有清熱利濕和健脾補肺的作用,最適宜長夏季節,暑熱挾濕者服食,煮粥服用,最為有益。 百合 - 有潤心肺、安神志、清虛火的作用,炎夏酷暑之際,常吃些百合綠豆湯,最為適宜。這是防暑清心 、安神除煩最宜飲料,兩者同用,相得益彰。 木耳菜 - 又稱落葵、西洋菜。性寒,味酸甜,有清熱、解毒、涼血的作用。炎熱夏季食之尤宜。 《本草綱目》中曾說:“落葵,三月種之,嫩苗可食。五月蔓延,其葉似杏葉,而肥厚軟滑,作蔬皆宜。” 由此可見,落葵是夏令季節性佳蔬。 菊花腦 - 性涼,味甘,有清熱、涼血、開胃的作用,是江蘇南京地區的夏令佳蔬。每當炎夏酷暑季節,當地市民大多喜歡用菊花腦嫩頭同雞蛋熬湯喝,有種特殊的清香氣味,或以菊花腦炒食,皆相適宜。 瓠子 - 為夏令佳蔬。性寒,味甘,能清熱、利水、止渴、除煩。 《唐本草》中就曾說它“止渴消熱”。炎夏酷暑,以之煨湯,最為適宜。正如《群芳譜》中所言:“味淡,夏月為日常食用。” 絲瓜 - 性寒涼,為夏令佳蔬,有清熱、 涼血、祛暑的作用。 《陸川本草》中還說它能“生津止渴,解暑除煩”。民間百姓也習慣於炎夏季節多吃絲瓜,或燒湯,或炒食。 生薑 - 為常用調味佐料。性溫熱,味辛辣,易發散。元代名醫李杲指出:“蓋夏月火旺,宜汗散之,故食薑不禁。” 尤其是現代化生活,夏天多冷飲空調,極易感受寒邪,常吃些生薑最為適宜。 米醋 - 中醫認為醋有解毒作用,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抗病毒及抗菌消炎之意。現代有研究者認為:一方面,食醋能有效地抑制體內乳酸的形成,從而消除疲勞感;另一方面,人們在炎夏時節多吃些醋,能增進食慾,幫助消化,提神醒腦,保持精神健康。 薄荷 - 性涼,味甘辛,有疏散風熱、清熱解暑的作用,適宜在炎夏酷暑之季當作清涼飲料服用,可起到預防中暑之效。但有兩點應提醒注意:一是薄荷不宜久煎久煮,因為它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揮發油,久煮則會減效;二是不宜多服久服,正如《本經逢原》所說:“多服久服,令人虛冷。”《本草求真》亦云:“不敢多用,恐其有洩真元。” 決明子 - 性涼,味甘微苦,有清熱、涼肝、明目的作用。 《本草求真》中還說:“決明子除風散熱”。炎夏之季,常用決明子泡茶頻飲,頗多裨益,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病和高脂血症患者,以及目赤腫痛之人,多飲些決明子茶,最為適宜。 草菇 - 性寒,味甘,不僅菇肉肥嫩、味道鮮美,而且營養價值較高。它含大量維生素C和蛋白質,其中有8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,而脂肪含量低,又不含膽固醇,更具有消暑和降血壓的功效。因此,在炎熱的夏季,宜吃性涼清熱的草菇最為適宜。尤其是有高血壓、高血脂和肝膽疾病之人,夏天食之,頗多益處。【P941】 鮮藕 - 性寒,味甘。據《本草匯言》云:“藕,涼血散血,清熱解暑之藥也。”《本草經疏》亦說:“藕,生者甘寒,能涼血止血,除熱清胃。” 可見,炎熱的夏天,食用鮮藕,有清熱、涼血、生津、止渴、解暑、除煩的功用。民間也常用鮮藕250克,洗淨切片,加糖適量,煎湯當涼茶飲,藉以防暑。 紫菜 - 是一種生長在淺海岩石上的海藻類植物,含有豐富的碘及優良的蛋白質、多種維生素、礦物質、氨基酸、膠質、粗纖維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。夏季炎熱,人們大量出汗導致水、電解質、維生素大量丟失,此時多食紫菜,最為適宜。食後能調節機體、平衡血液酸鹼度、消暑熱、清心火,是夏季理想的清補食品。 枸杞子 - 性平,味甘,有滋補肝腎、養陰明目、防治疰夏的功用。炎夏季節,津液外洩,陰常不足,宜吃生津養陰的清淡補品為妥。尤其是乾燥綜合徵患者和每年疰夏病人,宜用枸杞子泡茶頻飲,很有好處。 金銀花 - 性寒,味甘,最擅清火解毒。用金銀花製成的涼茶,是夏季最好的清熱解暑飲料。民間至今還保留著夏飲金銀花露的風俗習慣,無論老幼,皆為適宜。 菊花 - 性涼,味甘苦,以白菊花為優,有疏散風熱、瀉火祛暑、清肝明目的作用。對夏天頭昏頭脹、暑熱煩渴、目赤腫痛,以及血壓偏高者,宜常飲菊花茶,頗有益處。 荷葉 - 性平,味苦澀,有清暑利濕、升發清陽的作用。 《本草再新》即載:“荷葉清涼解暑,生津止渴,解火熱。”《滇南本草》還說:“上清頭目之風熱,止眩暈。” 尤其是肥胖之人以及高脂血症患者,夏天食之更宜。或煎水代茶飲,或煮稀粥食用,既清暑熱,又能減肥。 此外,炎熱夏季還宜服食茼蒿、綠豆芽、赤小豆、蘿蔔、花菜、芹菜、茭白、髮菜、蒓菜、柑橘、橙子、香蕉、橄欖、蘋果、胖大海、牛奶、豆漿等清補食品。【P942】 孫真人日:“五月,肝臟氣體,心正旺,宜減酸增苦,益肝補腎,固密精氣。” 《保生心鑑》;“五月,午,火旺,則金衰,於時 當獨宿,淡滋味,保養五臟。” 《玄樞》:“六月,宜飲烏梅醬、木瓜醬、梅醬、荳蔻湯以去渴。” 《瑣碎錄》:“六月,宜食苦菜,以益心氣。” 《家塾事親》:“六月,西瓜性涼,熟者可食,解暑,名白虎湯。” 《千金月令》:“六月,可食烏梅醬止渴,方用烏梅搗爛,加蜜適中,調湯微煮飲之。以梅加砂糖,薑米飲之,不渴。” 《遵生八箋》“夏季三月,發生重濁,主養四時,萬物生榮,增鹹減甘,以滋腎臟。是月腎臟氣微,脾臟獨旺,宜減肥濃之物,益固筋骨。切須飲食溫軟,不令太飽,時飲粟米、溫湯,荳蔻熟水最好。”
忌食物品
炎夏季節忌吃或少吃龍眼肉、荔枝、芥菜、花椒、肉桂、人參 以及炒花生、炒黃豆、炒瓜子等炒貨食品;忌吃冷元宵、 冷糍粑、冷黏糕;忌飲隔夜冷茶、冷粥、冷飯;忌食隔夜葷腥油膩菜餚等。 《遵生八箋》“夏季心旺腎衰,雖大熱不宜吃冷冰雪蜜水 、涼粉、冷粥。莫食瓜茄生菜。夏至後,秋分前,忌食肥膩、餅臛、油酥之屬,此等物與酒漿瓜果極為相仿,夏日多疾至此。” 《千金方》:“四月勿食葫,傷人神,損膽氣,令人喘悸,脅肋氣急。葫即葫荽也。” 《濟世方》:“五月,不可多食茄子,損人動氣。”【P943】 《歲時記》:“五月勿食菘菜,發皮膚風癢。”